文档介绍: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与措施探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节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党的卜匕届二屮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此,一轮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在屮央基木完成大部制改苹后,地方也积极探索,但在改革过稈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部制有关内容的论述,着重探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一、 大部制定义、特征与含义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部门设置屮,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I韦1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基于上述定义,有学者揭示岀了大部制的四大基木特征:大、少、合、协。其一“大”,表现为部门的纟R织规模大、职能范围广。其二“少”,表现为部门数量少。其三“合”,是指不是简单的减少职能部门,而是将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部门集屮起来,进行行政资源整合,合成一个大部。最后的“协”是指加强对大部门的协调、管理和监督,优化组织结构,使政府机构高度协调[1]。应注意的是,大部制改革并不是仅仅是权力的位移,更有其深刻的含义:权力的结构调整。首先,大部改是从质的角度对权力进行拆分。实行大部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或是第一步骤是进行权力的拆分。以前我们认为,谁该管这件事,谁就有权处理,这个处理既包括决策又包括执行,还包括着执行后的监督。决策、执行、监督从头到尾都由一个部门完成,那怎么能做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呢?所以,要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就要首先将它们分开,对其进行必要的拆分。其次,大部制要对政府某些方面的权力进行削减。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越来越由管理转向了服务。政府由计划经济下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向有限的管理进行转变。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主要指经济方面)政府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一些事情应该放手,一些部门可以撤销。更重要的是,大部制是对权力进行重组。明确政府的职能麻,要探究这些职能由哪些部门履行。某一职能会包含多项内容,要把这些和关性强的工作组成一个系统,由统一的大部进行管理,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木的目标[2]。总Z,大部制就是权力的结构性调整,是建立上下两端为统一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中间分类行使执行权的政府权力体制。二、 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在我国实行大部门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改革事业发展的必然。首先,进行大部制改革是政府机构改节三-I•年实践进稈的必然延伸。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备部门由1982年的100个减为2003年的28个。然而这些改革也存在肴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在某些时候还出现过“机构越减越繁、人员越减越多”的不正常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显得有些滞示,机构设置和运行仍然带有明显的直接干预经济的痕迹,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仍然存在。所以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在已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