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向社会公示 2020 年城市人口达 500 万乌鲁木齐在线讯《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1-2020 年)》从 200 8 年开始编制,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已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通过,下一步将完善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依法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现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 年)》纲要成果主要内容进行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和图件三部分组成,本次公示仅就规划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更详细的内容已发布在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网站上( 点击进入),规划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将接受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电子信箱和书面信件方式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邮政编码: 830092 通讯地址:乌鲁木齐市新兴街 5号,市政府第二联办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收件人: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电子信箱: wlmqinfo-cent@ 规划层次图点击小图看大图一、规划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11-2020 年,其中近期为 2011-2015 年,远期为 2016-202 0 年。规划远景至 2030 年。(二)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即市域范围,总面积 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其中, 中心城区总面积 1507 平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 104 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二)城市发展战略(1) 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2) 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3) 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我国西北各省区的联动和与内地的多种联系,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面向中西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4) 新型工业化战略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使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5) 建设“西域名城”战略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点击小图看大图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一)城市性质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二)城市职能(1) 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 (2) 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3) 我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 (4) 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中心; (5) 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6) 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7) 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 (8) 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四、城市规模根据预测, 2020 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 500 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 400 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50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 125 平方米。 2020 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点击小图看大图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双轴”为沿兰新铁路和 312 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和沿 216 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 “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 “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 “多点”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六、城市用地布局(一)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用地按照“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的原则。向南严格控制, 优化和整治;向北为主要发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向东强化与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预留发展空间。(二)城市空间结构在全市构建城北新区、高铁新区、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区、西山新区、老城区六大组团。中心城区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思路,构筑“一轴、双核、多心”的空间结构。“一轴”为连接老城区和城北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双核”为老城区、城北新区两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 “多心”为多个专业型公共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