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顺义区2009年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总结各位领导,同志们:  北京市顺义区是2008年度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之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2008年11月-12月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设计,自2009年1月项目具体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农业部、北京市农业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区、镇、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为平台,推进全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精简机构,建章立制,量化任务,提高效能,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获取机制,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并部分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所做工作主要汇报如下: 一、顺义区基本情况顺义区是北京市传统养殖大区、加工强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虽然大力缩减了普通畜牧业产量,走上了精品畜牧业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道路,但养殖大区的地位没有改变。目前全区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41个,畜禽存栏552万头只,畜牧业年产值25亿元,占大农业的近50%,主要畜产品产量占全市总量的1/4左右。在发展精品畜牧业的同时,我区大力发展屠宰加工企业,目前有畜禽定点屠宰企业17家,其中生猪屠宰企业2家、禽类屠宰厂15家,年屠宰生猪300万头、鸡5000万只、鸭1100万只,屠宰量占全市总屠宰量的近50%。面对顺义如此大的载畜量、屠宰加工量,创建新型的、多元机构合作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维护我区畜牧业大区、加工业强区的地位、对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对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深远。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目前我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区、镇、村三级养殖业推广体系。并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中区级养殖业推广机构为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人数20人,镇级推广机构覆盖全区19个镇的12个兽医卫生防检站,事业编制人数125人。载此基础上我区还建设28个村级服务站(农民田间学校),每2-3个村明确一名村级防疫员负责动物生产防疫指导工作,共160人,其工作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区426个自然村。二、项目工作进展情况(一)建立了通畅高效的农业需求获取机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我区创新并采取了多种畜禽养殖防治技术的推广方式方法。多渠道、多角度创建农业需求获取机制。一是定期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信息。由区动监局畜牧生产管理科统一问卷格式,利用每年的冬春农闲季节(12-2月),组织区、镇两级农技人员深入养殖户,收集农民的技术需求,并及时汇总,确定工作重点。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3529份,回收3217份,调查人员3217个次,掌握农民需求32个,效果显著。二是利用《北京市顺义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网》,增设农民需求信息栏,设专人定期收集、汇总农民的技术需求信息。三是开通养殖业服务热线获取信息。明确专人值守做好电话咨询记录,并定期汇总农民的需求信息。四是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收集信息。2009年区动监局实施生猪、肉鸡科技入户项目,区、镇两级技术指导员在入户指导的同时收集农民技术需求信息,并明确每名技术人员技术需求的收集数量并及时汇总。五是开办田间学校收集信息。农民田间学校在开办之前,辅导员把农民学员组织在一起,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进行农民需求调研工作,根据汇总结果制定培训计划,然后采取参与式的方法进行培训。开办田间学校能够深入了解农民没有被发现的问题。六是建立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顺义区创新团队获取信息。即组建北京市中顺景盛养殖有限公司生猪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建立大孙各庄镇后岭村、张镇贾家洼子村等6个生猪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对全区范围内的技术用户进行技术需求调查,疏理产业技术问题,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创新的农业需求获取机制,共收集需求信息512条,有效的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二)进一步健全了农技推广岗位责任制度按照规范化、程序化、层次化管理和农技人员定员、定岗、定责的原则,科学地研究确定了我区农技推广机制、队伍素质和运行状况的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确定了推广机构所承担的推广任务,明确了不同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把各项工作责任量化,固定到人,并签订工作责任书。制定区、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岗位责任制度;按照职务、行业和专业设岗定责,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级兽医卫生防检站的目标任务。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作为我区兽医技术支持机构,主要负责动物疫病诊断、疫情监测和报告、疫苗供应、应急防疫物资的储备以及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等工作。其具体职能有以下几项: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养植业技术推广的方针、政策。制订全区养殖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2、参与研究、制定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发展计划,做好养殖业项目立项、申报及实施工作。3、调查、总结、推广养殖业增收技术经验,组织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工作;组织养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