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模式.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模式.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0/8/1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模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模式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模式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论证结构的议论文。规范议论文的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引论),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本论),结尾归纳总结(结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议论文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结构模式。高中规范议论文最常见结构模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启感式四种[1]。一、并列式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一)并列式的基本模式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有论点并列和论据并列两种。论点并列,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分论点领起段落形成并列。论据并列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形成并列。1、论点并列模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1+论据1+分析论证本论2+论据2+分析论证3+论据2+分析论证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示例:题目《稳重求胜》引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分论点1:沉稳从志而来+班超的事例+分析论证本论:分论点2:沉稳从难而来+周文王、孔子等人的事例+分析论证分论点3:沉稳从无欲而来+项羽的事例+分析论证结论:略简评:这是04年江苏高考一考生的作文,文章是按照论点并列的结构来写的。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设置“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三个分论点形成并列,用班超、孟子等人的事例进行充分论证,论证有力,条理清晰[2]。2、论据并列模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实例1+分析论证本论实例2+分析论证(论据并列段首虽无分论实例3+分析论证点,但是分析论证必须点题)„„结论:(总结全文,前后呼应)例文纲要:题目:《谈骨气》引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分析论证(点题)本论闻一多对国民党宁死不倒+分析论证(点题)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分析论证(点题)结论:略简评: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用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倒和文天祥宁死不屈三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虽然段首没有分论点的支撑,但是材料丰富,论据充足,作者在每个事例的分析论证部分都很注意点题呼应,照应中心,也显得结构严谨,无懈可击。(二)并列式的基本要求第一,分论点的数量一般为三个,行文时要注意主次、先后等顺序。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第三,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第四,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三)、并列式的优点和不足并列式的优点有三个: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并列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并列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并列式的不足,是它往往只能从一个维度揭示事物或事情的几个因素、影响、方法等,而不能从多个维度同时展开,因此思维的广度显得不够。例如《坦然看生活》这篇文章,如果要从“是什么”入手,可以拓展三个分论点(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是一种沮丧时的调适,是平淡时的自信)或选取三个事例形成并列,也可以从“为什么”入手拓展三个分论点或三个事例形成并列,也可以从“怎么样”入手拓展三个分论点或三个事例形成并列。但是并列式无法同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同时展开,如果硬要那么去做,就会让文章结构臃肿,论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并不能论述深刻。二、对照式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以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对照式结构由“点”“正”“反”“深”“联”“结”六个部分组成。(一)对照式的基本模式引论:点(点出中心论点)(正面提出论点+正面举例论证)本论反(反面提出论点+反面举例论证)(深入挖掘实质、原因、意义、方法等)联(联系现实实际,增强文章的时代气息)结论结(总结全文,前后呼应)变式和基本式大体相似,只是步骤不同,变式有两种:1、“点”-“反”-“正”-“深”-“联”-“结”;2、“点”-“正”-“反”-“联”-“深”-“结”。“结”例文纲要:题目:《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引论:点(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