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学批评价值研究文学评论论文一、文学批评的价值坚守当下文学批评正处在一个空前的文学繁盛期, “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更为批评提供了相对自由独立的话语场。作为文学批评, 其宗旨始终是“为读者的批评”, 是文学的捍卫者和守护者, 立足作品之上的纯文学批评文本是规范、健全文学市场的关键所在, 由此, 文学批评对文学的匡正意义远大于其批评文本本身的意义。然而, “批评的多元化和现实社会的干预性淡化了纯文学的研究倾向,‘媒体批评’、‘文化批评’、‘民谣批评’、‘快餐批评’彻底解构了以往文学批评文本的学究气息和宏大模式, 批评话题和话语具有泛文化的特点和社会政治针对性,如‘人文精神’、‘精英意识’、‘跨文化’、‘异质性’、‘失语症’、‘知识分子立场’、‘民间化’等问题都有社会批判、道德批判、审美批判和政治批判相互渗透交叉的学术倾向。”①在信息传播的高速覆盖性和巨大影响力之下,传统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着来自其他批评样式的冲击, 但无论如何对文学批评价值的坚守, 是批评家的创作前提和坚持纯文本批评的意义所在。无论批评形式发生多大变化,对文本的质疑精神,合理客观的批评态度,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对文学批评价值的坚守, 都是批评家从事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当代文学批评的现实环境是学理性正逐渐淡化, 一些大众化批评文本正悄然成为文学批评市场的新生增长点, 较之以往被束之高阁的“学院式”批评, 现在出现的这种泛文化批评样态确实给传统文学批评以冲击, 但一些新兴的批评形式自身仍存在一定问题, 比如为了迎合公众的娱乐化需要而将作品庸俗化处理, 掺杂不少戏说甚至恶搞成分。当下批评界产生的这些现象, 一方面说明批评家与文学批评环境正逐渐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 以一种相对自由的姿态参与文学对话, 另一方面却对批评家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有些批评家缺乏自觉性地落入商业陷阱中, 以违背批评良知的著述赚取知名度和经济利益, 这是文学批评的悲哀。我们有理由对文学批评的精神规范“温故知新”:“文学批评是一种发现问题并依据事实分析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它强调批评者的批评立场要真实、客观、公正, 行文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言简意赅。”②批评家应该始终坚守从事文学批评固有的独立精神和客观立场, 扬弃偏执的“主观主义”批评观念, 以严谨文风, 坦诚的质疑精神, 甚至苛求态度, 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再创造,而不是一味满足于表面浮夸或贬损的低档次创作。文学批评呈现给读者的是文学感官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强调坚守, 批评才更有价值。真正的批评文本是能够展现作者详实的业务功底和崇高的批评精神, 字里行间激发读者与之产生共鸣乃至思想上的碰撞, 于阅读之余, 读者真正能够体验到一次纯粹心灵上的愉悦与振动,我们所说的批评精神大抵于此, “真正的批评精神是什么?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就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鲜明立场, 就是向时代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这种批评精神拒绝温文尔雅, 拒绝不偏不倚, 拒绝四平八稳, 拒绝跟风趋时, 拒绝随便妥协,更拒绝为金钱所收买而违心地阿谀奉承。”③这是对批评精神的有力诠释,也是对文学批评价值坚守的具体要求。的确, 文学批评就是要维护文学的纯洁性, 文学带给我们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一种关于爱、尊严、崇高、无私的人文净化, 而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的守护者,就应该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