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世纪文学译介韩国文学评论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世纪文学译介韩国文学评论论文.doc

上传人:tswng35 2016/4/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世纪文学译介韩国文学评论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世纪文学译介韩国文学评论论文中韩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两国在文化、文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然而随着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以及 1950 年朝鲜战争的爆发, 致使中韩两国交流愈来愈少。从此, 韩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工作耽搁下来, 给文学研究史上却留下了一段空白。但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中韩两国终于于 1992 年正式建交了。因此中韩两国以 1992 年8月 24 日建交为起点, 两国的各个领域开始迅速发展, 尤其是文学研究领域如鱼得水,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著作纷纷被介绍到韩国。毋庸置疑,蔚为大观的译介活动不仅在 20 世纪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而且对以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直到如今, 在韩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继续摸索着向前发展,不但在其数量上蔚为可观,而且其种类上也变得愈来愈丰富多样。一、 20 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情况韩国对中国当代小说作品的译介始于 1975 年,然而直到 1984 年被译介至韩国的作品也仅仅是四部短篇小说集及两部台湾作家黄春明的《莎哟娜啦,再见》翻译本。 20 世纪中国当代小说在韩国的译介情况具体如下:20 世纪中国当代小说的译介情况从 1975 年到 200 0 年韩国介绍的中国当代小说作品总共 265 部。对于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而言,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介绍还相当有限, 而戏剧、诗歌和散文方面更是“屈指可数”。相反小说则颇具规模。换句话说, 在文学作品翻译方面, 尤为鲜明的特点是小说的译介占绝对优势。正如上述的表格所显示(尽管调查不够全面) ,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当代散文在韩国译介的略况,其数量一直到 1985 年还是寥寥无几。在韩国最早被译介的中国当代散文作品是魏巍和钱小惠合著的《邓中夏传》。尽管 20 世纪韩国译介的中国散文作品只有 23部, 但令人欣慰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当代散文被译介的情况逐渐好转,作品数量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译介的作品也并非只集中于某一位散文家的作品, 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例如: 风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三毛的作品被翻译到韩国,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在韩国得以出版。这说明了出版社不仅考虑引进能带来商业利润的译作本,同时也考虑引进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起共鸣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助于韩国读者摆脱对中国当代文学持有的“茫然”的错觉。例如:毛主席、共产党、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等中国特有的文学色彩。 20 世纪中国当代诗歌的译介情况与小说和散文相比,诗歌的译介情况差强人意。到了 2000 年,一共被翻译了 21 部。其中以北岛、舒婷和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被译介了 5 部,此外艾青的诗集被译介了6部。值得注意的是, 1986 年首次翻译、介绍中国当代诗歌时, 艾青诗歌被译介的最多, 在4 部作品之中的 3 部都是“艾青诗集”。剧本的译介情况则更为惨淡。 20 世纪的中国当代剧本, 尤其是新时期的剧本一部也没有被介绍。这其中也有着其自身的原因, 与其他文学体裁做比, 剧本的译介有着诸多不便。不同于文本, 剧本不是用以阅读为目的的, 而是在舞台上演出的。因此, 相对而言, 很少出版社能够出版。 20 世纪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情况 20 世纪在韩国被译介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总共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