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金属工艺学试题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57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属工艺学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hnxzy51 2020/8/18 文件大小:5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属工艺学试题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怎样判别它的变形性质??σb、σs、、σ-1、δ、αk、HRC、HBS、?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分析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各有什么特点?α-Fe、γ-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求此时:(1)两相的成分;(2)两相的重量比;(3)各相的相对重量(4)各相的重量。:标出(1)-(3)区域中存在的相;(2)标出(4)、(5)区域中的组织;(3)相图中包括哪几种转变?写出它们的反应式。,一个含Ni90%,一个含Ni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个铸件的偏析较为严重?如何消除偏析?,示意地绘出合金的相图,并填出各区域的相组分和组织组分,以及画出合金的力学性能与该相图的关系曲线。设C、D两组元在液态时能互相溶解,D组元熔点是C组元的4/5,在固态时能形成共晶,共晶温度是C组元熔点的2/5,共晶成分为ωD=30%;C组元在D组元中有限固溶,形成α固溶体。溶解度在共晶温度时为ωC=25%,室温时ωC=10%,D组元在C组元中不能溶解;C组元的硬度比D组元高。计算ωD=40%合金刚完成共晶转变时,组织组成物及其百分含量。,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并计算室温下组织的相对量。,托氏体和回火托氏体,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之间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上的主要区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形成条件 650~600℃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50℃组织形态细片状珠光体由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所组成。F失去原M形态,成为多边形颗粒状,同时渗碳体聚集长大性      能强度和硬度较高(25~30HRC),塑性和韧性较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硬度(25~35HRC)同时具有更好的塑性和韧性。 屈氏体回火屈氏体形成条件 600~550℃淬火后中温回火(350~500℃)组织形态极细片状珠光体由尚未发生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极细小的片状或粒状渗碳体所组成。形态仍为淬火M的片状或板条状性      能强度和硬度高(30~40HRC),塑性和韧性好获得较高的屈强比,硬度(35~45HRC)高的弹性极限,高的韧性。 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形成条件 230~-50℃淬火后低温回火150~250℃以上组织形态碳在α-Fe中过饱和的固溶体,形态为片状或板条状由过饱和的α相与其共格的ε-,形态保留原M形状性    能高碳片状M,硬度(64~66HRC)、脆性大,塑性、韧性差。低碳板条状M,硬度(30~50HRC),塑性韧性较高由于需低温淬火的都为高碳钢,故保持淬火M的高硬度(58~62HRC)高耐磨性,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1)直径为10mm的某钢小试样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