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节来自社会底层的歌唱汉乐府民歌一、汉乐府的含义1、音乐机关的名称职能:组织文人创作诗歌,广泛收集民歌。2、诗歌体裁的名称汉代人把配乐的歌辞叫歌诗,魏晋以后,人们便将这种在乐府机关合过乐的歌诗直接称为“乐府”,而将没有入乐的诗歌称为“徒诗”,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二、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1、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2、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并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4、不少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5、以杂言诗为主,渐趋于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的兴起。三、作品选析《东门行》写了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走向绝路的场面: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描写一个服役65年的老卒,退伍回到家中看到的家破人亡的凄凉景象和所遭受的穷老无依、孤苦伶仃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汉代统治者的穷兵黩武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特色:巧妙的剪裁,完整的情节,将环境描写和心理刻划、自述和对话和谐交融,使简短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全诗以老卒的行动为线索,由远而近、由外到内,通过三个具有丰富深刻内涵的画面突现主题。即:松柏下座座坟茔,家中荒芜破败,做好饭无人同吃。《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又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称为“乐府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