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船山选韦应物五古评释作为明清转换时期的鸿儒,他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体现处处。《唐诗评选》也可说是他用意良苦的一个体道切入口。他评选唐诗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审美活动,个中处处寄寓着一个道学家对道体的追问,这追问尤其体现在对韦应物五古诗的选评上。从王船山对韦应物五古诗评品上可以看出一个超越《薑斋诗话》呼应朱子观点的清晰脉络。关键词:评释;审美;视线;超越;志趣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7387(2012)02-0001-04 从王船山《唐诗评选》中[ 1]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唐诗所有古、近诗体裁中,船山能就一种体裁以十首以上入选的诗人除李白、杜甫之外, 仅王维、韦应物、李义山等数人。韦应物以五古十四首入选,仅次于李白、杜甫。从五古入选范围来说,正好和所选陈子昂、宋之问、张九龄、王维、储光羲一起,呈现船山关于五古的深刻见解。一阅读船山对所选诗的评语,会发现他不仅选韦应物五古量多且给韦应物五古以高度评价并有明确的思路。船山是在什么意义上选韦应物五古的?通过阅读评语会不难发现船山的立足点很明确,概括起来如下: (1 )首先在王船山看来所谓五古汉代乃正宗,到古诗十九首达到了它的极至,此后仅一脉悠悠。至唐一般认为陈子昂、张九龄以倡导风骨传承,但他们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五古的精神。自明以来,学术界常把孟浩然、王维、储光羲联系起来评论,以为他们以清淡承古[ 2] 。船山以为,到盛唐孟浩然、王维虽均尝试五古,但愈行愈远。在他们的田园圈内五古仅储光羲一脉承转。我们不妨把船山对三人的评论联系起来看,其评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有云: “襄阳律其可取者在一致而气局拘迫,十九沦于酸馅,又往往于情景分界处为格法所束,安排无生趣,于盛唐诸子品居中下,尤齐律之沈约,取合于浅人非风雅之遗文。”又评王维云: “右丞于五言自其胜场,乃律已臻化而古体轻忽,迨将与孟为俦。佳处迎目,亦令人欲值不得, 乃所以可爱存者,亦止此而已。其他褊促浮露与孟同调者,虽小藻足娱人,要为吟坛之衙官,不足采也。右丞与储唱和,而于古体声价顿绝,趋时喜新,其敝遂至于此。王、孟于五言古体为变法之始,顾其推送,虽以褶纹见凝滞,而气致顺适亦不异人人意。”评储光羲《采菱词》云: “盛唐之储太祝,中唐之韦苏州,于五言已入圣证。‘唐无五言古诗’,岂可为两公道哉?乃其昭质敷文之妙,俱自《西京》《十九首》来,是以绝伦。俗目以其多闲逸之旨,遂概以陶拟之,二公自有闳博深远于陶者,固难以古今分等杀也。”从上面看虽然船山肯定储光羲,但并没有参照王孟,尤其是创造性指出了储虽于他们氛围之中又不同于他们之处。(2 )船山以为王孟的五古虽差错离离,可此差错从陈子昂即开始。换句话说,假如把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古看成是中华诗歌精神所达于的最高境界[3] ,那么在王船山看来一般流行说法所谓的泱泱唐诗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走正路子。其评陈子昂《送客》云: “历下谓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非古也。若非古而犹然为诗,亦何妨?风以世移,正字《感遇》诗似诵、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不复似诗,何有于古?故曰五言古自是而亡。”这实在是一个残酷结论。但船山思路非常明晰,且表现出对此的深沉与忧思。且看就此船山所评价韦苏州云: “然千百什一则前有供奉,后有苏州。固不为哀音乱节所移,又不得以正字而概言唐无五言古诗。”不难看出,船山肯定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