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40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相惜 2020/8/21 文件大小:4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第二节包扎技术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适应证】、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禁忌证】。、会阴部烧伤。,需要保痂者。【操作方法】(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料(异体皮、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层抗菌外用药物(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贴敷,不留死腔。,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超出创缘约3~5㎝。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厚。,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便,可用胸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患者主诉持续性疼痛。Ⅱ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Ⅱ度或Ⅲ度的创面包扎后,1~,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手部包扎】,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手背烧伤腕屈15°~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外层用纱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观察血运。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图1-1手部功能位图1-2纱布将指间隔开图1--3掌心填充纱布团图1-5包扎完毕【注意事项】:膝关节伸150°;踝关节背屈90°;肩关节外展90°。、肢端循环;伤区有无胀痛;有无浸透、有无臭味;体温变化等。~32℃。炎热天气注意通风。,油质不可过多,内层纱布网眼应大。以利引流。第三节暴露技术暴露技术即创面暴露于清洁、干燥的空气中,创面无覆盖物。目的是使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迅速结痂。暴露创面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创面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便于施布药物和处理创痂。便于观察创面,节省敷料。缺点是可能有外源性污染或擦伤;创面易干枯坏死,愈合质量差;要求消毒隔离环境;寒冷季节需要保暖装备。【适应证】;成批烧伤。。、颈部、臀会阴部。。。【禁忌证】。。。【操作方法】。(室温28~3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室内配备除湿机、远红外线治疗机、暖气空调。条件不具备者可用烤灯架或烤灯罩(图2-1),保持创面局部温度28~32℃。,定时紫外线消毒,流通空气,定期检查室内细菌量。做好床边接触隔离。接触创面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图2-,随时用消毒纱布拭干,保持创面干燥,以减少细菌繁殖。床单或纱布垫如浸湿应随时更换。,大面积烧伤应定时翻身(见翻身床技术一节)。依条件选用流体悬浮床、翻身床、气垫床等。.、后,都要注意其深部有无感染化脓,除了观察体温、白细胞等变化,必要时可稍剪开痂皮观察。***嘧啶银等保持创面干燥药物;浅Ⅱ度烧伤也可选择适当中药制剂外涂。每天2~4次。【注意事项】,保温,通风和相对无菌。,不可直接暴露,应尽早涂药,以免创面加深。,应避免烤灯过热,造成继发损伤,创面加深。,应定期安全检查,防止漏电事故。第四节半暴露技术半暴露技术即创面覆盖单层治疗性敷料。目的保护创面,使创面有良好的上皮生长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