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35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解读.doc

上传人:相惜 2020/8/25 文件大小:3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解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患者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医院要求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C】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B】符合“C”,并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A】符合“B”,并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如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ICU、产房、手术室)使用条码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C】、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B】符合“C”,。、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C】,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B】符合“C”,。、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重点部门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C】“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B】符合“C”,、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评审标准评审要点医院要求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C】。、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医嘱、处方合格率≥95%。,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理人员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C】。,执行者需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医嘱制度规范执行,持续改进有成效。“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