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风筝》教学设计教案.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筝》教学设计教案.doc.doc

上传人:dyx110 2016/4/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筝》教学设计教案.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筝》教学设计昆仑中学孙爱玉联系电话 **********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鲁迅的自省精神;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①布置预****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课后练****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教师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整体感知一、导入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放苏红的《三月三》),这首欢快的歌是不是把我们带回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来学****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时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还有洋溢着的浓浓的手足之情,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复杂的情感,请大家细细体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吧。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二、作者及背景知识简介:鲁迅(1881 年9月25—1936 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 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 年到 1926 年间,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 1924 —1926 年所作的 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 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风筝》写于 1925 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三、检查预****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2、注音和解释词语: ①注音: 什么什物堕落下坠模范模样宽恕发怒嫌恶凶恶诀别决定②解词: 丫杈憔悴嫌恶惊惶瑟缩苦心孤诣伶仃宽恕(过渡) 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四、质疑探究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请你概述一下。 ,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大家一起研讨。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