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7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科评卷报告
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2007年6月13日至19日,广东省高考历史科评卷组经过7天时间的紧张工作,完成了81,111份试卷的评改工作。现把评卷的情况和学生答题的情况简述如下:
2007年广东省的高考历史科命题本着“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充分地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了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体说来,本年度的历史科试题体现了以下十方面的特点:
第一,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观的转变,考查内容立足于历史课程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二是学忆,也考查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三是历史价值观的转变,在命题中体现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史学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多种历史教材版本并存而带来的命题上的困难。命题者运用了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创设了许多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新情境”。试卷70%以上的选择题、100%的非选择题使用了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素材,其载体包括考古资料、报纸、统计图表、研究著述等,其内容与考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也相应解决了应教科书版本差异所造成的矛盾。
第三,较好地解决了选修课程的考查问题。选修课的开设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内容所具有的选择性的特点,但同时也给高考命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今年的试题通过设计选做题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约有七万多的考生选做了第一个选修题目,约有四千多的考生选做的第二个选修的题目。由于试卷、答题卡和计算机阅卷系统设计合理,也使得评卷操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第四,成功地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既符合改变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现状的新课改精神,又有利于高考有效地选拔人才。试题较好地贯彻了夯实基础、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没有偏题、怪题和过难的题目;同时坚持以能力立意,注重综合考查考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较好地拉开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容易做”,这是大多数考生对历史试题的评价;“不容易拿高分”,这是大多数阅卷教师的感受。这种效果与降低难度、提高区分度的命题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缩短试卷长度,降低阅读量,给予考生更充裕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的阅读量大大降低。在选择题中,所有题目的题干表述都简明精炼,没有杂语冗词;而在非选择题中,所有材料的选用都精益求精,力求通过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第六,进行了题型的创新,把“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合并为“非选择题”,为命题者灵活地命制试题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也为考查考生的能力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更为下一步明确每一道题目的能力考查方向作好了准备。
第七,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能力,但不要求考生死记硬背大量精确的历史年代。试题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排列,引导考生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历史。大多数非选择题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