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16/4/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浅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摘要:手术切口感染一直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我院近 5 年来发生的 16 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防治此类感染的措施。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是在基层医院中较常见的一种感染。在出现此类感染后, 患者的切口可能会延迟愈合、裂开, 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因此, 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的感染管理内容。为了解我院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笔者对 2005 ~ 200 9 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360 例住院患者中曾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6 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现将此类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在发生切口感染的 16 例患者中有 9 名男性、7 名女性。他们的年龄在 7~ 76 岁之间。在这些患者中,有1 例患者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包括修补术) 后发生了感染, 有2 例患者在进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了感染,有1 例患者在进行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发生了感染,有 12 例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发生了感染。这些患者均于术后 5~9 天内出现了切口红、肿、热、痛、切口内有液体渗出及波动感,体温波动在 ~ ℃之间等症状。 治疗方法对于被确诊其手术切口处于感染早期阶段的患者,在其切口周围使用了 640 万单位的青霉素或 克的丁***卡那霉素进行局部封闭( 每两天用药一次), 并用红外线照射手术切口 15~ 20 分钟,每日照射一次。对于手术切口内出现了渗液或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立即拆除其切口上 1~5 针的缝线,放出渗液、积液或积血,彻底清除切口内坏死的组织, 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切口, 并每天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湿敷切口。待切口内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拉闭切口或对切口进行二期缝合。.页眉. .页脚 2 讨论 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使手术切口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人员在术中未能很好地保护切口,使渗出液、脓性液或肠液污染了切口。在术后, 手术人员又未能充分地冲洗切口或在关闭切口时未冲洗手套和使用过的器械,从而造成了切口的二次感染。 手术切口内有残留异物由于手术切口内有血肿、缝线、异物或坏死组织等残留物,降低了切口内组织对细菌性污染的抵抗力。 手术操作技巧欠佳在施行手术时, 一名技术娴熟的医生不仅能缩短手术的时间, 而且能恰当地处理手术切口、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而在上述 16 例手术中,有的医生在施行手术时动作粗暴,过度地分离或牵拉手术切口,急躁地结扎大块的组织或使用电刀, 致使切口内的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有的实施手术的时间过长、使手术切口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患者的免疫力较差患者的免疫力若较差,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就会很高。在上述 16 例患者中,有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有的患有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恶性消耗性疾病, 有的患有贫血、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 其中有的患者大量地使用激素类药物。 其他在上述 16 例患者中, 老年患者、肥胖症患者、引流部位选择不当的患者及某些慢性病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比例较大。最近,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 4 种易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类型,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