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07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三.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7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三.doc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2011/1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7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7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三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要求]
(一)1. 了解质量的概念。
2.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 能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二)1.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2. 记住水的密度。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2.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4.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关注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尝试与同学交流利用当地环境资源的见解。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物体的质量:
物体和物质:
(1)物体――具体的、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东西。如铁钉、石块、房子等。
(2)物质――不具体的、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东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铁、石头、木材等。
(3)物体和物质的关系――物体由物质组成,组成形式多样。如单质、混合物等
质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如2kg 5g 6t 8mg 。
(2)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当物体的形状、体积、地理位置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不改变。
(3)质量的单位:kg 其它单位:t、(kg)、 g、 mg、μg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1012μg。
(4)质量的测量工具: 物理天平托盘天平杆秤案秤台秤(磅秤)
天平的使用:
(1)调节: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上,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就表示天平平衡了。
(2)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移动游码,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
 
(二)物质的密度:
密度: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由这种物质本身决定,而与这种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用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还有一种常用的密度单位是g/cm3,1g/cm3=103 kg/m3。
(4)记住:×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1 ×103kg
密度的测定:
(1)原理:先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其密度。
(2)方法:固体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质量可用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减去杯子的质量。固体体积可用量筒来测量,体积V等于固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总体积减去固体未浸入水中时的刻度;液体体积可用量筒直接测量。
(3)应当注意的是,量筒或量杯的刻度是用ml作单位的,(1ml=1cm3)。观察量筒和量杯里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量筒和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凹液面的底为准。
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ρ=m/V);(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