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矛盾》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矛盾》教案.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8/27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矛盾》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 29课《矛盾》教学设计作者:张丽华工作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叶县昆阳镇第三小学一、复****导课1、上节课我们学****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解到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这节我们再来学****一篇文言文,了解一个有趣的小故事。2、板书课题:矛盾。3、结合课文插图了解矛、盾两种兵器,以及它们各自己的作用。二、授课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学生自己练****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5、、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7、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并相机指朗读。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8、练****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9、挥想象,生动地把这个故事讲一讲。三、明理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四、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你能帮他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呢?(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想象,师适时引导学生避免自相矛盾,注意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五、小结。《矛盾》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背一背这则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别人听一听。板书设计:盾 物莫能陷也矛盾 自相矛盾矛 于物无不陷也 夸夸其谈《矛盾》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学生刚刚学****了一篇文言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对于学****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于是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图文结合,了解矛、盾两种兵器及它们的作用,这一点为下文理解“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着采用范读课文、自读课文、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这是下一步理解古文意思的前提。理解课文意思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已有的学****文言文的方法,小组展开学****我则边巡回边适时指导。然后,选派代表,重点理解几个关键性的句子。对于讲故事,学生更是兴趣更高,一个个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描绘得绘声绘色。在此基础上,我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为什么哑口无言?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样前是自相矛盾。并接着设置这样的问题:怎么不矛盾,并把他的矛盾卖出去。其实这个问题又进一步告诉学生说话办事要前后一致。本节课上班里大部分学生在理解了故事的基础上,都能在课堂上达到背诵,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收效明显。基本信息课题 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 29课《矛盾》作者 张丽华 平顶山市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