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8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郭海平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命题原则
●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指导教学的作用,注意能力立意命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硬背”的方式对付考试。
●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考试内容选择上,应注意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命题中,要克服繁、难、偏、怪题,不出是似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时代性:强化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三、命题依据
⑴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查
⑵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
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 
《化学》(上、下册)。
四、考试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化学内容包括: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
“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之中。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考试范围:
;
;
;
;
、碱、盐;
解读:
(1)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简单装置制取氧、二氧化碳(氢气),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3)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4)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5)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认识溶解度曲线。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及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7)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8)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9)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10)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能检验和区分典型、常见的酸、碱和盐。
(11)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1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能列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
(13)根据某些物质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试范围: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微观构成;
3、化学元素;
4、物质组成的表示。
解读:
(1)能从组成上只别氧化物,能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H、He、C、N、O、F、Ne、Na、Mg、Al、Si、P、S、Cl、Ar、K、Ca、Mn、Fe、Cu、Zn、Ag、Ba、Pt、Hg、Au、I;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6)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7)能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