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考解决民生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和热点。公安机关如何真正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充分认识公安机关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担负的重大责任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职能部门,其性质、地位决定了公安机关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一)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职能所在。公安工作中,无论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还是惩治罪、服务群众,都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安机关的积极作为,公安机关履职尽责与否、工作绩效好坏,直接关系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公安机关要坚持执法为民,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一切警务活动化作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近距离防范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管理和服务水平。(二)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服务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全从20xx年的36%上升到“十五”时期末的43%,;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方式日趋灵活,已有60%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调整,当前需要推进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利益之间的纠纷和争执也呈普遍化、常态化的趋势,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和集中,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只有进一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三)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机关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人民警察的整体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人民警察执法形象的问题还很多。如在执法思想方面,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面对灯红酒绿和金钱美色的考验,极少数民警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宗旨观念淡化,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植,模糊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有的民警思想失落,不认真履行职责,对群众报案求助等正当要求无故推诿,小事拖大,易事拖难,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的重打击犯罪、轻公民合法权益保护;有的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冷硬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