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综合地质学综合作业.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综合地质学综合作业.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8/31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综合地质学综合作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班级:10060913姓名:孙晓玮指导老师:陈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6月9H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3第一节晚古主代及中三叠世构造层 3第二节早白垩世至古近纪构造层 10第三章 地质发展简史 11第四章 结束语 13附图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II 金山镇联合剖面图第一章引言综合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其强调地质学的认识性、实践性和方法性,将传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地史学和构造地质学的内容的有机结合,并强调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综合读图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分析一幅广泛的地质图,培养学生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00000,图区面积大约为206平方千米,没有等高线,岩层年代大致从中泥盆统(D2)到上白垩统(K2)。根据金山镇的地质图进行分析,该报告主要是对金山镇的地层、地层接触关系以及地层发育的褶皱、断层、岩体和岩浆活动进行分析。为了表现各种构造,在分析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金山镇综合剖面图以及金山镇构造纲要图。该地区的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在西北部有伏牛山海拔1650米;中部有渚岭海拔1800米;西部有奇峰和雨峰海拔分别为1500米和1600米,沿一天东北至西南的断层分布;东北部有花岗岩侵入岩体,坐落有陵庄和桑园,沿东北至西南方向的另一个断层分布,并且断层周围有“飞来峰”和“构造窗”发育。整体观察,金山镇地区褶皱发育明显且清晰。图区北东角上有岩浆和晚期岩脉侵入,北西角沉积…套近水平白垩统砂岩,在东南方向有一条大的“几”字型河流,另发育很多条小型河流,遍布整个地区。这一带属河谷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水系较发达,经济条件应当不错。工作量统计情况:名称时间(h)名称时间(h)绘制构造纲要图2缢顾咅画图4读图分析2查阅资料2钻写报告15第二章地层及构造所谓地层构造层是指一定的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后建造)及其组成的构造,其中常包含一定的岩浆组合。⑵构造层常以角度不整合限定。它在地层组合、沉积岩相、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区别于其他构造层。吋间上代表一定构造旋回和构造幕,空间上代表该构造幕影响的范围。⑴金山镇地区按照角度不整合可以分为两个构造层:晚古生代及中三叠世构造层及早白垩世至古近纪构造层。⑵该地区总体地层构造发育比较突出,包括地层接触关系、断层、褶皱以及岩浆岩等,下文将做出具体的分析。第一节 晚古生代及中三叠世构造层一、地层该构造层分布哟老到新地层为: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上二叠统(P3),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中白垩统(K2),古近纪(E)o1、 泥盆系(D)分布于该地区的东南角,范围较小。1) 中泥盆统(D2):以砂岩和砾岩为主,与上覆地层D3整合接触,未见底;2) 上泥盆统(D3):以页岩和泥岩为主,与上覆地层C1和下伏地层D2整合接触。2、 石炭系(C)分布范围很广,除西北角和东北角外,均有分布。1) 下石炭统(C1):主要分布在奇峰、雨峰、渚岭和五里河河北村附近。岩性以砂岩和砂砾岩为主,沉积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其中,与上覆地层C2和下伏地层D3整合接触。2) 中石炭统(C2):分布范围很广,除西北角和东北角外,均有分布。岩性以粉砂岩和页岩为主,沉积环境在一次发生变化。与上覆地层C3和下伏地层C1整合接触。3) 上石炭统(C3):分布广,岩性以灰岩为主,与上覆地层P1和下伏地层C2整合接触。3、 二叠系(P)二叠系的地层在该地区分布广泛。1) 下二叠统(P1):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在东南角也有少量分布。岩性以灰岩为主,沉积环再次发生变化。在北部和中部,与上覆地层P2和下伏地层C2整合接触;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与上覆地层KI、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 上二叠统(P2):主要分布于桑园至王家庄一带。岩性以砂岩为主,沉积环境继续发生变化。与上覆地层T2呈平行不整合与下伏地层P1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KI、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4、 三叠系(T)由于在上二叠系向三叠系的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平行不整合,反应了地层的一次抬升现象,使得下三叠统T1被抬升至沉积基准面以上儿被剥蚀。1) 中三叠统(T2):分布范围较小,仅分布在该地区桑园至五里河一带,岩性以泥灰岩为主,与上覆地层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2呈平行不整合。2) 上三叠统(T3):与中二叠统同分布,岩性以灰岩为主,与上覆地层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T2呈整合接触。5、 侏罗系(J)在上三叠统向白垩系发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角度不整合,反应了一次造山运动,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