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重点.pptx

格式:pptx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重点.pptx

上传人:s0012230 2016/4/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重点.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土地制度萌芽?只有当人类定居下来,才可能产生稳定的土地制度。很难想象,四处游牧,居无定所,这样的部落会有什么样的制度。?相传,神农时代,开始耕作。但部落并没有固定, 而是不断的迁徙。《诗经》就描述了周人祖先的多次迁徙。?传说,最早的土地制度,是黄帝的“里田制”, 也就是井田。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未尝宁居”,不完全是定居的农耕民族。因此, 也不可能产生稳定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具体化?五帝时期,人们一般实行大面积抛荒耕作方式。到尧、舜、禹时代也是如此,因此,在这样一种经常迁徙的区片抛荒耕作模式下,土地不过暂时使用,也无法产生土地制度。?顾炎武( 1613-1682 )说: “古来田赋之制, 实施行于禹。”大禹在掌握统治权后,除了军队、司法、行政机构之外,也开始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其中就包括土地制度,即“任土作贡”。主要内容包括: ? 。禹设置了名为“太常”的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实施“敷土,随山刊土,奠高山大川”。? 2.“公地(公田) ”、“私地(私田)并存,且采用劳役式地租。《孟子·滕文公》记载: “夏后五十而贡”就是说农民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私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公地”。? 。?夏王朝仍然处于早期的国家时期,许多时候他们无力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他们还必须经常迁徙,才能生存。因此,土地制度还很难稳固。商周土地制度的完善?公元前 1600 年,夏灭亡,商建立,商代承袭了夏代的土地制度,并局部上有修订,使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按地势高低,把土地分为上田和湿田,还把不同等级的土地细分为“品”。?不过,商代的农业技术仍较为原始,用烧田法开辟农田,地力消失则另辟新地,所以土地制度也不是很稳固。商周的土地制度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公元前 11 世纪,周取代商之后,改革了商代的土地制度,将政府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及其亲密的盟友和功臣。 2. 西周土地制度的内容?就土地制度而言: “封建制度”是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井田制是诸侯将受封周天子的土地分封给庶民;诸侯对周天子有纳贡等义务, 庶民对诸侯或其臣下亦有耕种“公田”的义务。?西周的土地权属关系,用现代词汇描述,即天子是土地的名义所有者,也就是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分封的诸侯,则是经过授权,获得了土地的财产权。诸侯的臣下如卿大夫不拥有土地的财产权,诸侯授予他们的土地,可以称为“禄田”。商周土地制度商周土地制度?对于土地的经营,采用的是“井田制”。井田制度下,诸侯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既有属于村落公益事务开支的部分,也有属于诸侯用于俸禄等的开支(如“籍田”)。私田则是各家农民分到的田地使用权,私田所获归私人所有,用来维系其自身生活需求。(一)井田制?古代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把土地划分成九块, 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 形状如“井”字,故曰“井田”。?农奴首先要在公田上进行无偿劳作,然后才能在私田上耕种,且在公田耕种的收入全归领主所有。此外,农奴耕种私田收入也要拿出一部分贡奉给土地领主。农奴对领主承担的无代价耕种公田的义务,表现为封建地租的最初形态。但是,领主对土地并不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土地不能买卖,即所谓“田里不鬻”。商周土地制度?“籍田”是一种特殊的公田,周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以劝农耕作。天子的籍田大约在千亩左右,所以又称“千亩籍田”,它的所有收获全部用于周王室的开支。实际上全部是由其农夫耕种,农夫是王室的附庸,没有人身自由。?自周宣王(前 827 年—前 782 年在位)始,宣布“不籍千亩”,是自上废除了农夫集体为王室耕种公田的劳役,把王室公田分配给农夫耕种, 然后从农夫实际耕种所得里按比例抽成。农夫不再是王室的附庸,转变为较自由的农民,这种制度相当于是现代的分成租赁。提高了农夫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