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全真预测模拟试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答案】D。物质财富是有形的,与此相对,精神财富就应该是“无形”的,所以前一空应填入“无形”。同理,无形的精神财富也只能是通过“感觉”来感知,因此后一空应填入“感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答案】C。“失衡”指失去平衡,“均衡”即平衡;“显然”指容易看出或感觉到,“自然”意思是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3.【答案】D。“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短兵相接”比喻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同室操戈”明显不合适,故答案为D。
4.【答案】C。认可:承认,许可。赞同:赞赏,同意。认同:心理学名词。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个部分的心理历程。①中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让领导和同事从心理上承认了他,接纳了他,所以要选择“认可”。②中说的是在文化差异下的一种心理状态,应该选择“认同”,本题正确答案是C。
5.【答案】D。消除:使不存在,除去;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对于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人类只能是尽量避免或减轻,但不能消除。排除A、B项。水到渠成:指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浮出水面:比喻事物显露出来。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根据语境,第二空显然应填入“应运而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答案】C。从句意分析,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应该选C。B显然不正确,“才能”和“能够”重复,句意不通顺。A、D代入不通顺。
7.【答案】C。既可以形容春天又可以形容夏天的,排除炙热和烂漫,丰厚和丰盈相比,丰盈更加形象。
8.【答案】D。首先,片段说“以开放和坦然的心态直面那些过去”隐含的意义就是,“这些过去”不是光彩的,也不是值得赞扬的,否则无须刻意“放开心怀”、“坦然”,甚至“直面”。首先排除A、B。其次,“甚至”一词出现,说明空缺中的三个词应该是程度逐渐加重,忽视表示不重视;避讳指忌讳,由于道德或审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险而不愿说出或听到那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批判指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显然批判语气最重,忽视语气最轻。所以排除C。只有D是正确的意义和形式。
9.【答案】D。A项属于偷换概念,文中谈的是美国老年人羡慕中国人传统的子孙满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美国人羡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B项片段并没有涉及,C项不是“中国老年人”,而是“美国老年人”感到无助孤独,且这也不是片段的主要内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D。从片段字里行间的表述来看,作者不赞成这种文学现象。选项A与段落中的重点不一致,不是主旨,选项B文中没有提到,选项C与作者的观点正好相反。所以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D。“流逝”主要指时间消逝。“流失”主要指有用的物质或美好的东西散失掉。结合题意可知第一空应选“流失”,排除B、C。“饥馑”:五谷收成不好称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称为“馑”,两者合起来就是灾荒、荒年的意思。相比“饥饿”,“饥馑”的程度显然深得多,也更贴合题意。故第二空选“饥馑”。本题答案为D。
12.【答案】D。留恋:非常舍不得,不忍离开;留念:留做纪念。本题只能选用留恋。传颂:传播颂扬;传诵:流传诵读。根据语境,应选传颂。故D为正确答案。
13.【答案】B。由“批评”可以排除“不屑一顾”,由“绅士”可知“颇有微词”最为合适。与屠格涅夫形成对比的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评用“一无是处”最合适。
14.【答案】C。文段讲述的是要有选择地放弃,这是智慧的表现。因此C项正确,放弃不是退却,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
15.【答案】B。“神乎其神”和“引人入胜”不符合一般的用语习惯。
16.【答案】C。A、D项表述片面,排除。文段只体现了B项中的“死于安乐”,未体现“生于忧患”之意,排除。C项“安逸是生命的杀手”对文意概括最全面,是文段主要表达的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B。“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均表示知道的人很多,但程度上“众所周知”更深一些。故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D。一如既往指完全跟过去一样;一唱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如果难以区分B和D项,我们可以通过后一个空来判断,“考察问题”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适。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19.【答案】B。权利是指按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和义务相对;权力表示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很明显,议会没给君主更多的“权力”,所以排除C、D两项。数字增加一倍应该用“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