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年泰州市中考历史科考试大纲(修改建议稿)
一、命题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二、命题原则
、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题型、题意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适度注意学科间渗透,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反映社会的时代特征。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三、能力考查目标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图表信息,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关历史观点;初步掌握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史论结合的基本方法。
:语言组织力求规范,答题紧扣题目要求,注意表达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的结合。
四、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北师大版七一九年级历史教科书。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
:60分钟。
:满分50分。
: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
、中、难的比例为7∶2∶1,形成合理的区分度。
:七年级约占25%、八年级约占40%、九年级约占35%。
附:列入泰州市2010年初中历史考查知识范围的教材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
第3课:人文始祖
第6课: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第8课: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第9课:甲骨文
第10课:孔子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
第13课:秦朝的统一(时间、意义)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及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第15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
第16课: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
第17课:纸的发明与改进
第18课:司马迁与《史记》
第20课:赤壁之战
第2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3课:祖冲之和圆周率
第24课:“书圣”王羲之
七年级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时间、意义) 大运河
第2课:贞观之治
第4课:科举制度
第5-6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第7课:雕版印刷
第8课:唐朝的诗歌敦煌艺术
第10-13课:交子宋朝海外贸易的兴盛
第14课:行省制度元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回族的形成
第15课: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第16课: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