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常心态的感悟》平常心态的感悟(一): 感悟平常心人生八大平常心态 1、平常心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是具备必须修养才可经常持有的,它属于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说到底,但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就应是一种无为、无争、知足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人都不免会流于世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当代有一种拜金主义,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似乎除了金钱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作为决定价值的标准了。如此一来,多年构成的道德和价值观即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处在迷茫、徘徊的犹豫状态中,或愤世嫉俗,牢骚满腹;或自怨自艾,消极沉沦。因此,无论对待什么事,要始终持续平常心,就会躲过名利之剑的伤害。真正领悟平常心的好处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满足和欢乐,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 2、成败之心:人生不可能永远成功,也不可能没有失败,我们不能正因一时的偶有所成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能正因遭受一两次失败就垂头丧气、意志消沉。如果时刻怀着成亦欣然败亦喜的心态,我们就会活得更理智、更潇洒!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胜利。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子。跌倒后能爬起来,就是成功。(没有失败过的人是了不得的人,然而能从其失败站起来的人,就更加了不起。) 自生自化,与人无争。(物极必反,势强必弱,这是自然的现象。知强而守弱,以柔弱胜刚强,概括了老子的人生哲学。他主张柔弱,并非追求柔弱本身,柔弱是其手段,刚强生存才是其目的。所谓守弱就叫刚强便是。老子说,事物发展到极壮极盛之地,接下来就是衰老了。又说;知道刚强的好处,而宁愿处于雌伏柔弱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作为天下的溪壑,使众流汇注。老子还说,要想收缩,必先使它扩张;而欲削弱它,必先使它刚强;将要废黜它,必定先是提取它;将要夺取它,必定先给予它。归根曰静。静就是顺任自然而无为,就是浑然不用心机,与万物一统,自生自化,正因不争,也没有人能争得过。) 一只巴掌拍不响。(高僧自隐给弟子说,要他们听听一只手的声音。说明干任何事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要使双方获利为宗旨。) 不为利益所驱,寻求生命自由。(荀子说,天表现着它的光明,地表现着它的广阔。人只有效法天地的纯正,加强心性的培养,才能明察时势,才能立身明道,把握自己的命运。) 穷则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只要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自我高尚的人格,那么无论事态怎样,都能够获得生活的圆满。) 诚至之心定可得到回报。(我们的生命本能本身永远不能创造奇迹,因此感动天地者乃在于生命的精神,在于心灵的至诚至信。对于人们来说,诚信本身就是一个关口。这需要抛弃许多常理的规矩,需要精神的丰厚和心底意志的力量。) 无为而不为。(并不是一味消极退避自然,而是与所有万物相联系,即万物皆备于我。) 3、贫富之心:人生本应无悲伤,知足者常乐,虽贫犹富。若持续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不可做金钱的奴隶。(如果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就不择手段,怀着不纯正的动机来做事,必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不管何时、何地都秉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事,即使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也绝不会后悔。金钱只是维持生活的手段,而非目的。) 持续清静心态,不被物欲所困。(持续自我真性,不陷于贪欲和相争,或许不合时宜,但为明智之举。《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马,到出了事物的相互转化之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