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4/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摘要: 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中国台湾地区在 2003 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永续台湾评量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大陆的基本国策, 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不少进展, 但仍然缺乏明确的负责机构且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因此, 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负责机构, 注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际操作性, 并与国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接轨。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国际社会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目标上具有重要意义。 1992 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首次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并发布了《 21 世纪议程》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重要文件, 其中《 21 世纪议程》第 40 章明确要求各国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 以便各级决策, 并促进环境发展体系整体化。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及地区已经制定出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如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指标体系,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 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制定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 、环境绩效指数(EPI), 英国生态与水文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logy and Hydrology,CEH) 制定的水贫乏指数(WPI) 等, 均是近年来世界上具有国际比较功能且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体系。美国、英国、荷兰、北欧、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国家或地区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中国台湾也在 2003 年正式发布了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永续台湾评量系统”。相比之下, 中国大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虽然不断推进, 但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具有代表性、全国性、统一可行的指标体系, 仍需更多的借鉴和完善。一、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 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因应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台湾“行政院科学发展委员会”召集相关领域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在 1994 年6 月成立“行政院全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 并设立 8 个工作分组, 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997 年 8月“行政院全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提升扩大为“行政院‘国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并在 1999 年开始实施“永续台湾的愿景与策略研究计划”,将“永续台湾评量系统”计划纳入了“永续台湾的愿景与策略”中。“永续台湾评量系统”研究小组广泛参考国际指标, 并充分考虑台湾地区的特点以及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建议, 最后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与代表性的指标 112 项。台湾“经建会”在考虑资料取得的可行性与稳定性、政策参考意义、国际接轨等方面后, 选出涵括生态资源、环境污染、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制度响应、都市可持续发展等 6 个领域 42 项指标, 建构出台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即“永续台湾评量系统”[6] 。 2003 年台湾“行政院”正式公布了中国台湾可持续发展发展指标。台湾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以压力(pressure) 、现况(state) 与回应(response) 的 P-S-R 架构作为指标设计的系统架构。其中环境生态资源方面的“现状”呈现出环境恶化或改善的程度; 经济与社会面的“压力”显示压力形成的机制, 呈现对于环境与生态施压的社会结构与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