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战略联盟概念企业战略论文论文关键词:战略联盟企业策略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战略联盟相关理论综述评析的基础上,从单个企业的角度, 探讨了相应的企业策略,以及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参与联盟运作的一般程式。上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企业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创新,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战略联盟理论综述(一) 战略联盟概念的界定关于战略联盟概念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迈克尔 E 波特( 1985 ) 认为, 联盟是和其它企业长期结盟, 但不是完全的合并。联盟是指同盟的伙伴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 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蒂斯( 1992 ) 把战略联盟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而进行以承认和信任为特征的合作活动。 Stuart 、 TobyE(1998) 等学者认为战略联盟是参与企业根据各自已有资源的异质性,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结合资源的互补性, 追求共同利益的行为。各类定义的共性特征包括: 组织的松散性: 参与联盟的企业数量常常在两个及两个以上, 联盟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既超越一般的交易关系, 又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隶属关系, 在密切合作的同时保持着各自企业的独立性与平等性; 目标的多样性; 合作的互利性: 基本上是相互利用、提升竞争能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希望通过合作获取大于各自“独立”或“对立”行为所获取的利益;竞争的根本性:“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 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一定是全方位的, 合作常常是在一个约定的领域内进行的; 战略的长期性: 是一种旨在为企业创造长期竞争优势, . .页脚公司层面战略的长期性安排。(二)战略联盟形成与演化的原因 1. 交易费用观。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认为“市场的运作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 并允许某个权威( 一个企业家) 来支配这些资源, 一定的交易成本就可以得到节省, 此外企业内部还存在组织费用。受其启发, 持交易费用观的人认为战略联盟是企业重组其边界范围的一种形式, 从而使其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 2. 企业能力观。持该类观点的学者关注的是战略联盟对企业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包括对价值链的重构、企业资源的优化、核心能力的互补等。波特认为,企业不可能也不需要在所有活动上都拥有核心专长。这里的核心专长是指企业为获得核心竞争力, 整合自己的有限资源在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形成不同并且优于其它企业的活动能力。每个企业由于资源以及其它自身能力的限制, 只能在某一或少数方面拥有核心专长,而这部分核心专长又往往表现为从研发到销售的某一或某些环节, 但仅仅利用这些环节的优势是无法或很难体现出某一商品的竞争优势的, 应该整合各个企业在各自环节中所形成的核心专长。通过建立战略联盟, 进行资源共享, 可以填补资源缺口。而公司间共享的资源可分为两种类型: 相互加强型和相互补充型。格兰持( 1991 ) 把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根据他的概念, 企业资源在某种意义上应该称之为企业能力, 这一能力不是简单的指企业资源的集合, 更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的复杂模式。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也提出了“核心竞争能力”的概念: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