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1 法就一般而言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 法在法律的范畴则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狭义的法律是专指拥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规则; 广义的法律是指拥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所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法律的特征: 1.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 具有规范性;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 具有国家意志性; 3.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 具有国家强制性; 4. 法律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具有普遍性; 5. 法是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范,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 具有利益分配性; 6. 法律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 具有程序性。 P4 法律的本质: 1.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 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3. 法的性质和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P5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可分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的社会作用, 其中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 1 法律的规范作用: (1 )指引作用; (2 )评价作用; (3 )强制作用;(4) 教育作用; (5 )预测作用; 2 法律的社会作用: (1 )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2 )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P5 法律规范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的,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体行为规则;法律是由若干个法律规范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是由假定、处理、和后果三个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的形成条件:(1 )法律规范的颁布和实施( 2 )法律事实的存在和出现。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现形式,法律规范是规定法律条文要写的具体内容。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基于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特殊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组成: 主体、客体、内容;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依法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并能因此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当事人;( 法人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P 12 法律效力: 是指法作为一种国家意志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表现为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及其表现形式,即规范性文件等,对主体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以主体自身的意愿为转移,必须服从。 P15 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法的制定特征是:(1 )法的制定的和体必须只能是国家机关(2 )立法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即按着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进行新法制定,既存法的修改的废止。 P16 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一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国情出发,要考虑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客观情况,要与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相结合;二是法制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形结合;三是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变动性相结合;四是专门机构坚持群众路线相结合;五是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及创新相结合。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