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导师论文读书报告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导师论文读书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wcuxirh 2020/9/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导师论文读书报告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交通大学课程名称研究生科研活动与学术规范任课教师教授题目读书报告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温度翘曲结构试验与理论分析》读书报告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温度翘曲结构试验与理论分析》作者:出版社:中国公路学报版次:2014年全文提要:为了研究基层类型变化时普通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JPCP)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差异,铺筑了3种常用基层,分别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CTB)加铺AC功能层、贫混凝土基层(LCB)、级配碎石基层(GCSB),并且在其上铺筑了设置有传力杆、拉杆的水泥混凝土足尺试验路,通过振弦式应变计监测了板内不同位置与深度处的温度与应变波动情况;进一步建立了基于Winkler地基上多层板体系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模型(各结构层模量通过承载板试验确定),通过实测应变、应力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确定了计算温度应力的模型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九联板温度应力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采用不同基层类型、面层、基层界面处理方式、接缝宽度以及正负温差对路面板的响应。结果表明:板内应变/应力-温度变化规律具有非常明显的近似滞回特性,贫混凝土基层路面板内温度应力最大,级配碎石基层的最小;按该方法计算的温度翘曲应力处于其他3种代表性方法计算结果之间。论文评价1868年,苏格兰首次在因弗内斯通往某堆货场道路上铺筑混凝土路面,19世纪末传入美国和德国。早年混凝土路面大多用素混凝土按单层就地浇筑而成,少数也有做成双层式或配设钢筋的。20世纪20年代,欧、美各国在公路、城市道路和飞机场跑道上大量发展混凝土路面,美国还开始试铺装配式预制块混凝土路面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至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美、法两国分别于30年代和40年代中期开始试铺。70年代初,美国和荷兰开始试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中国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少数大城市的道路和飞机场跑道上铺筑混凝土路面。1932~1933年在南京至杭州国道上铺筑了长500米、。1940年在北京至天津公路上铺筑了长120公里、宽3米的混凝土路面。1948年在南京飞机场跑道上铺筑长2200米、宽45米、厚3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道面。到50年代,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干道以及飞机场跑道上,开始大规模铺筑混凝土路面。70年代初以来,某些省在公路干线上开始铺筑混凝土路面。中国的飞机场跑道,几乎全部都采用混凝土道面。中国混凝土路面大多是用素混凝土按单层就地浇筑而成,但少数也有采用装配式预制板,或做成双层式,或配有钢筋。近年来,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更为复杂,所采用的基层类型和面层-基层层间处理措施也更为多样,以前在薄弱下卧层上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适用,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试验验证。而美国关于水泥路面温度应力的计算模型和试验研究也在向更全面的考虑路面真实工作状态方向发展,HIPERPAVII软件便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集成。温度应力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水泥板的胀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往往受到板体自重、基层反力、相邻板钳制、面层-基层摩擦、传力杆、拉杆等因素的约束而在板内产生非常大的温度应力。本文中通过实测不同基层类型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响应,分析基层类型差异引起板内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其影响机理展开研究,以期给出考虑基层类型和层间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