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国学精典.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精典.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精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学精典 1 )老子的“道”具有双重属性,即既具有物质的特性,又具有精神的特性,你如何理解? 答:拿西方哲学的观点来看,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和总原因, 使人整体感觉老子就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 但开篇第一句“道可道, 非常道”, 根据陈鼓应先生的说法,“道”只是人们概念中的一个创造物,这似乎又表明老子是一个主观唯心论者;但是, 《老子》在二十一章却又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又成了有形有象的物质实体( 虽然这个实体是模糊的), 这里论述的显然是“道”的物质性。而“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无, 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等等对“道”的解说, 则明确地展示了“道”既具有精神又具有物质的双重属性。其实, 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非要拿西方哲学分类中的那些帽子硬要往老子的头上戴的话,无论哪一顶都是不合适的。 2)《老子》中有一个命题,即“道法自然”, 它是不是道生万物的意思,那么,道和万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这里要根据“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和“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样的一个完整论述, 才能弄明白老子的“道”和“万物”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看出, 老子的“道”具有世界的本体属性,它可以通过“道→一→二→三→万物”的顺序,产生出整个世界( 万物)来。但是,“道”又不是一个像西方哲学中“逻各斯”、“绝对精神”和西方文化的“上帝”那样一个绝对的世界本体, 她也不是一个具有能量无限大的永动机, 她也还要从她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汲取营养, 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这样来看, 在老子眼中的世界结构, 就是一个“道→一→二→三→万物→道”的循环形式, 但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圈子, 它类似于现实中“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根”这样的循环。最后一个环节( 关键环)“万物→道”、“树叶→树根”与前几个环节( 普通环)“道→一→二→三→万物”、“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 普通环属于“以强克弱”型, 关键环则是“以弱胜强”型( 详见田茂著《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第二章绳子与链条”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年版)。 3 )如何理解《老子》中“道”的本原性特点和终极性特点?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答: 根据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成反比的规则, 老子的“道”在空间上具有内涵无限大, 外延无限小, 同时, 内涵无限小, 外延无限大的特征, 即所谓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理, 在时间上, 老子的“道”也具有万物之始和万物之终的特征。这一点, 和现代数学射影几何中的“无穷远点”的特性不谋而合。自从老子对“道”进行定义以后, 整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就成了一部解说“道”的历史, 《论语》中“朝闻道, 夕死可矣”的说法, 表明“求道”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 3.《老子》中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其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反者道之动” 1 )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能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为什么? 答:反, 既有返还的意思, 也有相反的意思。反者道之动, 指的是矛盾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运动规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