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简介
人教社初中数学教材培训讲师团成员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孙延洲
sunyz1222@
1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于2003年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2004年秋起在全国课程标准教材试验区开始使用。2007年,本着“尊重实验检验,深入研究问题,不断提高质量”的态度,人教社中数室又对教材进行了修订。
2
修定原则
解决教材实验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参考课程标准的修订;
保持实验本的基础结构和主要内容。
3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有理数(19)
第2章整式的加减(8)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7章三角形(9)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第10章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轴对称(13)
第13章实数(8)
第14章一次函数(17)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八年级下册(61)
第16章分式(14)
第17章反比例函数(8)
第18章勾股定理(8)
第19章四边形(16)
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二次根式(9)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3章旋转(8)
第24章圆(17)
第25章概率初步(15)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二次函数(12)
第27章相似(13)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
5
全等三角形
一、主要内容:
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分三节:
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
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6
二、几个注意的问题
在“全等三角形”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结论。这样处理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某些情况下容易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7
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把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三角形全等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画出与已知三角形某些元素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画完以后,再剪剪量量,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就会对相关结论印象深刻。将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比单独讲三角形的画法效果好,单讲容易单调枯燥。
8
作图内容在本章中是分散安排的,小结时应注意复习本章中涉及的下面几种作图:
(1)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3)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
(4) 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
(5) 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6)作角的平分线。
9
本套教科书按照“说点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的层次逐步培养推理能力。本章集中安排“符号表示推理”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通过书写三段论格式的证明过程,让学生感悟推理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推理习惯和掌握科学的推理方法。
10
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有些题目中,已经画好了图形,写好了已知、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一项就可以了。
分析证明命题的途径,这一步学生比较困难,需要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重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