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溶解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习惯分类。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教学重点: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区别。 教学用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上节课教学内容。 二、导入新课: —5,指出室温时,1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的食盐质量大于熟石灰质量,可以说明在室温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熟石灰。 。指出溶解度是对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定量描述。 指导阅读154页有关内容。 归纳:在相同条件下,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讨论:怎样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或溶解性? 明确:①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比较。②必须提供一样多的水。③配成饱和溶液,看谁溶解得多(质量大),质量大的溶解能力大。 学生也可能提出;在相同温度下,称取相同质量的食盐和硝酸钾,分别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比较用去水的质量,用水少的溶解能力大。 指导阅读溶解度概念及其涵义。 归纳板书, (1)固体溶解度。 ①概念:。 : (1)20℃时,100克水最多可以溶解36克氯化钠,配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36克。 (2)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克,表示只有将33克氯化按溶于100克水中才能配制出氯化铵溶液。 (3)实验7-5之现象表明:食盐的溶解度大于2,。 :已知20℃。 (1)20℃时,50克水最多可以溶解克氯酸钾,得到其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溶于100克水。 指导阅读135页有关内容。 (2)溶解性大小的习惯分类: 溶解度大小的习惯分类<-11-10>10 溶解性分类难溶或不溶微溶可溶易溶 承启: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各种物质不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指导阅读表7-1。 指出:将测出的数据进行处理,方法之一是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溶解度数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或称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请在课本第136页图7—l中找到该曲线。图7-1还同时表示了硝酸铵、硝酸钠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设疑:溶解度曲线(如图7-1和图7-2)可表示哪些内容呢? 讨论:①70℃时氯化按的溶解度是多少??②70℃时,硼酸、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多少?由大到小的顺序如何?③“硝酸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这句话是否正确?错误何在?④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钾、熟石灰的溶解度分别怎样变化?降低温度,有没有可能把某一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