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积极营造友善氛围——“友善用脑”课题研究总结本学期在教科室的安排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通过多渠道学习,深入友善用脑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学初,我校领导就友善用脑新思维召开了两次全校教师会议。会上校长向教师详细介绍了克里斯蒂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的新方法》一书。学校所有行政就自己对友善用脑的认识作了学习交流。另外通过校园网站进行“友善用脑”相关知识的宣传。还通过各教研组的BLOG平台进行本学科之间的学习以及课堂实践等方面的交流。教科研还创办校园刊物《积翔》,上面不仅有外校学习经验,还刊登了我校骨干教师的一些学习体会。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让友善用脑深入到每个教师的思想中,为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新思路打开了方便之门。二、打造友善用脑教育教学课堂,把友善用脑落到实处九月份教科室组织部分教师到外校听课,特别是北京市回龙观小学和东山小学的两节示范课,让我们的教师深有感触。听课回来,我们开展了研讨,就如何打造友善用脑语文课堂进行思考研究。最后,拟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一套新思路,在校内进行放样,听完课后进行课堂优缺点的探讨,论证其可行性,随后其他学科,如英语、数学也进行了实验课例。三、创小班特色,把友善用脑落实到细处我校被列为小班化实验学校,对于一年级学校认为更应贯彻友善用脑理念,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每一节课堂,每个班级的文化布置,每一次师生的平等对话,甚至是每一个家庭中。学校召开了一年级家长会,会上就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友善饮食、家庭氛围等方面同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也深受启发。 四、创建班级文化,营造友善用脑校园学校共29个班级,每个班级都各具特色,有植物园、心愿栏、图书角、作品荟萃等。每个班级都让人觉得舒适、温馨,这些与我们学校花园一样的环境相映成趣,更体现出我校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如果要说取得的成果,我校谈不上,只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做了一些份内之事。1、形成了一支教科研的骨干队伍。我校教研组去年有28人参加教科研活动,本学期报名有38人次,其中本科及在读有23人,大专生有15人,成员中有多年教科研经验,在教科研上起榜样作用的老教师,如邱巧玲、侯龙英老师,她们不仅有课堂教学经验,而且有丰实的理论知识,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也有我校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也肯花心思钻研,如李小兵、张春花老师,在教科研中起着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工作几年的年轻教师,他们有好奇心,也有积极性,有活力,也有冲劲,他们主动参与,新思维、新方法更易接受,并能独树一帜,如冯雯、丁其贵老师,主动请命,上研讨课,把友善用脑理念巧妙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其中丁其贵老师《基石、途径、土壤》关于小班化教学论文获市二等奖。王丹、吴素菊、赵秋菊在区、市赛课与公开课中渗透的友善用脑理念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他们为我校教科研增添了新血液,每学期教研组成员都配有一本课题研究手册和一本撰写论文学录本。2、形成了语文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的课型我校在认真学习并通过多次外出听课的基础上,研究拟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课后教师完成一份备课申请表,把自己的设计思路、理念的运用进行描述,并对自己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评价。课前三分钟:(1)做好课内环境的布置:良好的通风、方便的饮水、舒适的课桌椅、充足的光线等;(2)播放舒缓的音乐(有时根据课文内容准备音乐)课堂上:(1)优美的语言导入,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把课堂分成两个时间段20分钟左右,安排学生随音乐做健脑操;(3)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尽可能激发学生多感官活动。课堂最后几分钟:(1)让学生静静冥想,回忆所学内容;(2)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记忆网络。课后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作出合理评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链接。3、编制了两套健脑操。第一套,是语文教研组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编成简单,利于缓解学生头脑压力的4节健脑操。第二套,是英语教研组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表现状态,形成的简洁轻快,利于缓解大脑压力,活跃思维的4节健脑操。(见资料)4、友善用脑理念已进入了老师、学生乃至家庭中。通过对友善用脑的知识宣传学习,通过校园、班级文化的创建,我校在建设友善校园,打造科研型教师的轨道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现在不仅班级、校园充满和谐的氛围,而且不少家庭中也为孩子的发展有了新概念、新举措。如父母不再强迫孩子在家里必须端坐在桌前写作业,可以是手上玩着玩具写;背书时孩子可以走来走去,或玩着东西,或吃东西背;不再让孩子一个人学习或游戏,而是让他们和其他孩子多交流。课堂为孩子准备了保温杯喝水;家里面被子大多是卡通画像,墙上也贴满了了孩子的杰作,孩子的饮食习惯也进行了改善,早饭也不再是给孩子一两元钱打发了事了……下学期,我校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1、继续学习友善用脑相关理论知识。对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