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docx

上传人:rdwiirh 2020/9/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尤其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病因(1)血流滞缓血流滞缓可能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极易引起下肢DVT。(2)静脉壁损伤在生理条件下,静脉内皮细胞层提供最佳抗血栓表面。在内皮细胞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内皮细胞表面还含有一种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的存在。静脉内皮中还存在一种核苷酸外酶,它能迅速降解腺嘌呤核苷酸合成腺苷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内皮细胞本身也能合成一些抗凝物质如前列腺素等,而前列腺素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3)血液高凝状态:;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见于休克、创伤、手术、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药物所致——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疾病所致——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癌肿、糖尿病、高脂血症、红斑狼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病理生理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型血栓,,随后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危险因素DVT的常见高危因素有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后、妊娠和长期服用避孕剂、某些恶性肿瘤以及凝血因子异常。常见部位以下肢多见,通常首先发生在腓肠肌深静脉内,向上可以延伸至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上肢深静脉血栓较少见,可继发于静脉炎和导管留置术后。,肿胀,静脉曲张,患肢轻度发绀,可伴有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并可使肢体长期伤残。,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导致浅表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为DVT综合征。处理原则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取栓两类。急性期以血栓消融为主,中晚期则以减轻下肢静脉淤血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溶栓、抗宁和祛聚疗法。(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应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全身症状和局部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2)溶栓疗法: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溶于液体中经静脉滴注,共7-10天。(3)抗凝疗法:适用于范围较小的血栓。通过肝素和香豆素抗凝剂预防血栓的繁衍和再生、促进血栓的消融。大多先用肝素,继以香豆素类药物,一般用华法林,维持约3-6个月。(4)祛聚疗法:祛聚药物有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能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度。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