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夜归鹿门歌之诗歌鉴赏孟浩然名片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人称孟襄阳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孟浩然集》《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2◎地位: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生平: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人格: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3◎诗风:※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4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园诗的主题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5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6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释题7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孟浩然8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9背景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这首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