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把脉中国企业管理的“疑难杂症”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文把脉中国企业管理的“疑难杂症”[ 内容提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竞争规则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必然促使中国企业管理课题也凸显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正酝酿和演化出许多突出而急迫的问题,笔者试为中国企业罹患的这些“疑难杂症”把脉! 1、“战略缺失症”流行 2、找不准“核心竞争力” 3、凝聚力缺乏导致人力资本的匮乏 4、企业文化没有个性 5、信誉危机 6、缺少平和心态 7、“国际化”情结 8、“公司政治”综合症[关键词]战略缺失症、核心竞争力、凝聚力、文化个性、信誉、平和心态、“国际化”情结、公司政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随着 WTO 所建立起来的国际化规则的逐步实施,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伴随这一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竞争规则、产业分工格局、竞争优势与劣势的转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必然促使中国企业管理课题也凸显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全新的形势,全新的主题,需要全新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正酝酿和演化出许多问题,有显性的, 也有隐性的,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择其突出、急迫和紧要者梳理归纳之,概有以下几点。笔者试为中国企业罹患的这些“疑难杂症”把脉! 1、“战略缺失症”流行今天,我们的企业已经普遍陷入无战略的危机。而企业诸多短缺中的“战略短缺”,尤其应当引起现在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因为,谁拥有战略,谁就拥有未来的市场。在日本企业界近期的一次调查中,90%以上的日本企业家认为: “最占时间、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的事,就是制定战略规划。”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 2004 年1月6日的“首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上曾披露:根据其对国资委监管的全部198户中央企业(现在是189户)中的140多户企业逐户走访发现:没有多少企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战略。王忠明认为,所谓的战略一定是企业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和规模后的一种自然产物,不可能是一种人为的强行推出的理念。成熟的企业发展战略要经过企业的成败沉浮和相当长时间的调整发展后才能形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自内心的,甚至处于对未来的恐惧中产生的战略冲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 2004 年1 月号,在“哈佛经典”专栏摘要介绍了迈克尔· 波特的新文章——《什么是战略》。在这篇文章中,波特不但对“战略”意义作了新阐述,而且对“战略”含义作了新注释。他说,“战略”一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二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三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必须能够反应“战略四步曲”,即我在哪里、我将往何方、我如何去、如何走好。而目前我国不少企业所制订的“战略思路”在这方面常常是内容不足和过程残缺,由于实务的需要他们聚焦精力于“如何去”的问题, 对其它方面都不甚清楚,这种偏重于行动的思考而不是偏重于过程的思考不仅使得战略毫无亮点,而且定向思维会导致其它可能存在的优秀战略得不到采纳。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与实现,都不能离开企业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其所承担的使命。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关键,一是对环境信息的充分掌握,二是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来整合有关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论断、决策和行动方法,以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而这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加强对长期问题的研究。企业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之和。不是解决了一系列的短期问题就能够解决长期问题,因为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企业面临的长期问题很多,如发展方向问题、发展目标问题、发展步骤问题、品牌建设问题、信誉建设问题、文化建设问题、人才开发问题、创新问题、学习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就很难长寿。打个比方:到了夏季,农民不但要忙于夏收,也要忙于夏管和夏种。夏收是为了追求当前利益,夏管是为了追求早秋利益,夏种是为了追求晚秋利益。农民们都懂得恰如其分地把握这种经营结构,没有只管夏收不管夏管、夏种的。我们的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往往不如农民,重视当前不顾未来的企业到处可见。同样,一个合格的发展战略也一定能够很好地回答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等问题,并且明确地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详见下图) 。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企业,提出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企业统一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手段,更是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当务之急。具体而言,愿景是企业未来要达到的图景,它不是短期的期望,而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变化的企业长远目标。准确的愿景可以起到鼓舞并激发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作用。使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方式,是目前企业所经营业务(可以从客户、产品、市场、价值、核心能力五大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