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绝地之音3.ppt

格式:ppt   大小:2,84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绝地之音3.ppt

上传人:282975922 2020/9/18 文件大小:2.7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绝地之音3.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绝地之音江苏省射阳中学杨长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的文化。山温水软的江南孕育出的是曲调清丽优雅的评弹,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孕育出的就是气冲云霄的秦腔。秦腔里的那种率性的豪迈与粗犷足以震撼每一个听众的心灵。就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又是怎样的一首曲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黄土高原这方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领会绝地之音就是生命本身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姓名:马步升笔名:北丐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民族:汉族马步升甘肃合水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庆阳师专历史系。1995年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历任庆阳师专校办秘书、校刊编辑。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中篇小说集《黑洞》,中篇小说《半碗碗豆豆半碗碗米》、《民国十八年》,短篇小说《老碗会》、《飘飘》、《黑路》,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散文《绝地之域与绝地之人》、《终结者之喻》、《悬空了的悬空寺》,长篇纪实文学《燃烧的太阳旗》,论文《心史与信史》、《世纪末的抒情》、《秋天的梦想》等。《第三种颜色》获1995年优秀论文奖,《老碗会》获甘肃省第四届文学奖等3项奖励。作者档案马步升的散文对历史如数家珍,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加上潇洒的文笔、思辨的气质,历史感、现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散文语言既生动浅显,又富有生活情趣,还带上了那么一些西北汉子的爽气。评论家杨光祖说:“马步升散文中,那种来自田野的生气勃勃的野性,是目下那些疲软苍白的温室散文所不可比拟的。他的散文创作还一直追求一种***的智慧,文章内外充溢着哲思的光芒,这也是目前很多散文家所缺少的。”整体把握《绝地之音》记叙了作者在一次文化考察中所聆听到的绝地的天籁,这让作者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引发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第一部分(第1段):追忆绝地之音。第二部分(第2~6段):邂逅绝地之音。第三部分(第7~lO段):捕获绝地之音。1、为什么作者“每一次的讲述,所用的语调、词汇、情绪,甚至描述的事实本身,一次和一次都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作者要强调的是主观感受力的震撼,和他对这次经历的独特感受,而不是注重具体形态的描绘。因此即便是不同的描绘“也常使对方泪眼盈盈”。问题探究2、为什么作者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1)“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呵,大沟横断,,原本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2)“这一带的长城在修筑时,充分利用了天然地形,因高而置险,因险而置塞,因沟而开堑,因堑而起垒,千百年来,由于洪水冲刷,原来较为和缓的沟壑现多为绝壁危沟,有些区段的长城高悬于数十米、甚至百米的沟崖之上,使残存的一线土垒,倒显得格外威风壮观。”正是黄土林的狰狞和险要、长城的威风和壮观给作者心灵造成了强烈的震撼。3、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自己和导师赶赴营盘梁途中的经历?突出了营盘梁怎样的特点?作者先写“在熹微的晨光里,已能清楚地看见营盘梁的一切”,“似乎迈出一大步就可站在营盘梁上”,但实际上作者他们却“七绕八绕,历经艰难,费尽气力”,“才绕至营盘梁的脚下”。然后写爬山的经过。“陡直的山坡连羊肠小道也无一条”,就在这样的绝地,作者仍然“在无路处寻路,在陡崖中寻找立足之地”,甚至险要到作者自己说“我的脚印,今生今世以至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脚印与之重叠”,这才攀上了山顶。作者写途中的曲折蜿蜒,表现地势的险要;写上山时无路可走,表现山峰的陡峭。作者极力突出险要陡峭,就是为了凸显黄土林的特点,这4、作者登上山顶后,发现营盘梁是个怎样的城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一座巨大的城障,城头上攻战、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处处遗迹都透射着当年的威武壮观”。表达了对古代文明,古代历史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