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件,都属于名词的范畴。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答司马谏议书”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课文翻译:第1自然段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窃:我私下,谦词。每:往往,常常。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重:又。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见恕:原谅我。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的往来中不应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会谅解我。第2自然段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儒者:这里指读书人。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征利:与民争利。以致:因而招致。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举:施行,推行。辟:驳斥,抨击。难:责难。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壬:“佞”的假借字。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讨论修改,然后把它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实施,这不算是侵夺官吏的职权。批驳荒谬的言论,抨击巧言谄媚,不算是拒绝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