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doc

上传人:cxmckate1 2016/4/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1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样板戏的艺术缺失每个革命样板戏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是规模巨大的系统建设工程,投诸其中的人力物力包括像汪曾祺、阿甲等人在内的艺术创作力以及直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力量都堪称空前绝后。尽管人们即使在当时也能看出它们的教育功能和政治色彩如何地突出, 但哪怕是今天的读者和观众都愿意承认并接受这样的印象: 样板戏在艺术上可谓千锤百炼, 尤其与现在动辄粗制滥造仓促推出的艺术作品相比, 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精品。因此, 长期以来, 人们或许会从思想倾向上反思样板戏的左的政治导向,却很少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揭示样板戏的严重缺失。随着当代媒体煞有介事的炒作与渲染, 随着年轻人对传统京剧拿腔拿调作风的厌腻情绪的增长, 以现代京剧形式为主体的样板戏其艺术上的经典意义一直得到了夸张的展示乃至圆满性的强化。如果我们不从样板戏的文本实际出发对它们的艺术质素加以认真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任有关样板戏艺术的完美性想象与错觉代代流传,那将是一种学术的失责。一样板戏的创作宗旨表面上是为工农兵服务, 但根本的政治目标是为政治服务, 为宣传服务,作教育民众、武装民众的思想武器。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某种政治逻辑的推论中,这两重宗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为工农兵服务其最大价值就是要使得服务对象提高思想觉悟, 对他们实行政治教育, 武装他们的思想, 就是对他们的最好服务。可体现在艺术表现上, 以服务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其结果将大不一样。以服务为主的戏剧艺术必然在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法上进行艺术定位, 而以教育为主的戏剧艺术则只会在老百姓接受的可能性上考虑到他们, 思想内涵的设定和艺术表现的取法却首先服从于某种政治需要。样板戏--------------------------------------------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 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教育的艺术, 有时候在许多人的理解中甚至就直接成了政治本身-- 曾经身历其境的人们应能想象得到, 如果一个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反对革命样板戏, 那将会遭致怎样的厄运, 这就决定了, 它们的艺术取法和艺术定位实际上最大限度地忽略了工农兵的艺术趣味和欣赏****惯, 同时也意味着, 即使用当时流行的艺术价值标准-- 工农兵文艺的标准来衡量, 它们也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 这是为政治服务与为工农兵服务这两重宗旨之间矛盾龃龉的必然。当”文革”中的某些风云人物举起”京剧革命”的旗帜, 将样板戏的基本形式定位在现代京剧之上时, 他们与其说是考虑到了广大工农兵群众, 毋宁说是完全进入了政治戏剧的角色。京剧作为中国富有民族传统的戏剧种类, 确实拥有大量的稳定的接受群体, 但它毕竟还是一种地方戏, 它的固定接受群体毕竟局限在华北地区, 选定它作为样板戏的基本剧种, 在全国推广, 这策划本身就是对于中国最广大地区人民群众欣赏****惯的粗暴挑衅, 一开始就奠定了样板戏运作的政治化性质。京剧作为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民族剧种,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似乎也至为紧密。当年在延安艰苦的政治生活中, 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物、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有过过从的戏剧艺术至少有新歌剧、新秦腔、新秧歌剧、话剧和京剧(平剧) 等, 就其在干部和群众中的影响而言, 似乎《白毛女》等新歌剧的成就最大, 而且由于能有效地融进各地民歌的旋律和某些地方戏的表演方法, 在民族化和地方化的道路上应该说可塑性极强, 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也最大。但京剧在中国共产党多数机关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中拥有基本稳定的爱好者群体,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它以《逼上梁山》等传统剧目的革新成功地演示了古为今用的艺术前景, 受到中共领袖毛泽东的由衷赞赏和郑重表扬。京剧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重关系应被视为其作为样板戏基本形式的重大资本, 甚至是根本决定因素, 样板戏策划者和倡导者选定京剧, 基本上不是从广大工农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