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避雷设施.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避雷设施.doc

上传人:endfrs 2016/4/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避雷设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节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维修为避免房屋建筑物遭受雷击损害,应按《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 JBJ 16 - 83 ) 规定对有关房屋建筑物安设避雷装置。同时为确保房屋电气设备和用电的安全, 又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接零。房屋的管、修单位, 除应做好既有避雷设备和接地装置的维修和修理外, 对应设而未设的或装置不完善的,应结合房屋修缮,预以增设完善。一、防雷要求分类雷是自然界中自然放电的一种现象, 当带电云层中的电荷越积越多时,会向附近带异性电荷的云层或向地面放电,这就是雷电现象。当雷电经过建筑物或电气设备时, 其电流值可高达数万或数十万安, 给建筑物、电气设备或人员造成严重的破坏或危及生命。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应针对雷击的规律和危害性, 分别对直接雷、感应雷、架空线引入高电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一)防雷等级的划分 1. 第一类凡在建筑物中存放爆炸物品, 或经常发生***、蒸汽、尘埃与空气的混合物,因电火花发生爆炸,致使建筑物损坏或人员伤亡者。 2. 第二类凡在建筑物中贮存大量易燃物品的房屋; 或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民用建筑物。 3. 第三类不属于第一、第二类的范围,而需要作防雷保护的建筑物。(二)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第一类建筑物(1)防止直接雷 1) 低于15m的建筑物, 用独立避雷针保护, 接地电阻小于10 Ω,引下线距离墙面及接地装置距地下金属管道或电缆不小于3 m。 2) 高地30m的建筑物, 避雷针可装于建筑物屋顶, 接地电阻小于5 Ω,建筑物的钢筋及室内的金属设备,均应彼此连接接地。避雷针应高出爆炸性管道3 m ,离开5 m。(2)防止感应雷 1) 非金属屋面用明装避雷网保护, 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屋面可直接接地作防感应雷。 2)接地电阻小于5 Ω,接地装置应沿建筑物四周环形敷设。 3)室内一切金属管道和设备应接地。(3)防止高电位引入 1) 采用不短于50 m 的电缆进线和低压避雷器保护时, 电缆两端及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小于10 Ω。 2) 采用架空进线时, 进户线电杆的接地电阻小于10 Ω, 进户杆前500 m 内电杆均应接地, 电阻小于20 Ω, 低压避雷器装在进户杆上,接地电阻小于10 Ω。 3) 架空引入的金属管道, 在室外每隔25 m 接地一处, 进户处接地电阻小于15 Ω。除防止直接雷, 其余接地装置均可连成一体, 接地电阻应满足最小值。 2. 第二类建筑物(1)防止直接雷 1)在建筑物上用避雷带和短针(0 . 3~0 . 5m)作混和保护, 或用避雷针保护,接地电阻小于10 Ω。 2)厚度不小于4mm的金属屋面,可作为雷电接闪装置。 3)钢筋混凝土物面,内钢筋可作暗装避雷网,在山墙、屋脊、屋角等凸出部分应加装避雷针。 4)焊接的混凝土内钢筋可作引下线。(2)防止感应雷 1)室内一切金属管道和设备应接地。 2)室内相距100 mm 以下的平行或交叉管道每隔25 m 应接地, 接头、弯头等处应用导线跨接后接地,不允许有开口环节。(3)防止高电位引入 1)用电缆进线时,同第一类建筑物。 2) 采用架空进线时, 进户线电杆的接地电阻小于10 Ω, 进户杆前150 m 内电杆均应接地, 接地电阻小于20 Ω, 低压避雷器接地电阻小于10 Ω。 3)引入室内的金属管道在进户处接地电阻小于20 Ω。所有接地装置允许连成一体。 3. 第三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