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构造特征.docx

格式:docx   大小:543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造特征.docx

上传人:1338909**** 2020/9/21 文件大小:5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造特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构造特征第四章构造特征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在岩层中留下的变形记录。一个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包含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构造单元内部构造层的叠合数,其次是每个构造层的构造形态特征(结构面特征)。所谓构造层是指地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里(地壳运动的性质、类型、幅度)形成的一套沉积建造,以及伴随的构造形态、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地层组合。构造层在时间上反映地壳运动在构造区域内出现的时代和时间范围,在空间上反映地壳运动在延续的时间内所涉及的范围和影响深度。每一个构造单元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构造层。每一个构造层的发展都要继承它历代前身的构造层特征,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构造单元内包含的构造层叠合数有多寡之分,构造层的构造形态有简单和复杂之分。通常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层层间的角度不整合面、构造层层内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来划分构造旋回、构造期次;依据构造层层内展布的构造形态特征来分析构造作用的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前的物质基础和构造背景。 I根据上述构造层的概念,结合本区区域上的角度不整合界面及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及岩浆作用特点,实****区内划分为三个构造层、两个角度不整合界面。m—中生界构造层(柳江向斜上构造层)ii—上元古界一古生界构造层(柳江向斜下构造层)I—下元古界构造层(绥中花岗岩丫2)柳江向斜为一个近南北向不对称的短轴向斜。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南缘。山海关隆起的范围包括遵化以东、锦州以西、山海关以北的三角地带(图2-7)o图4—1燕山沉降带内部单元划分图(据北京地院中国区域地质讲义,第一册,1959)A-兴隆朝阳凹陷;B-山海关隆起;C—蓟县 凹陷;D—密云隆起;E—西山凹陷柳江盆地主要构造线为北北东走向。在构造形态上,柳江盆地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其南北长 20km;东起张岩子、黄土营,西达花场峪,东西宽约10km。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向斜的基底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的北、东、南边缘。向斜的两翼极不对称,东翼地层产状平缓且稳定,约占柳江盆地面积的2/3,构造简单,近似于一个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在10°〜20°之间;向斜的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倾角在70。以上。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接触带上变质强烈,因受挤压,产生了一系列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 局部地层倒转,因此该向斜为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图4-2)。第一节褶皱构造特征一、 下元古界构造层本区下元古界构造层受区域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及构造变形之强烈改造,构造形迹无法辨认,成为一种花岗质的岩石块体。二、 上兀古界一古生界构造层(柳江向斜下构造层)(一)南北向褶皱柳江向斜下构造层分布范围广,南起上平山一蟠桃峪、北至板厂峪一大刘庄;西起上平山一花场峪、东至蟠桃淤一黄土营。南北长15km,东西宽12km。北、东、南三侧出露基底构造层绥中花岗岩( Y),西侧出露响山岩体(y3)的边缘相。东翼区地层出露面积宽,除个别地段发育有次一级褶曲外、总体近于单斜构造,岩层向西倾斜,倾角一般在10°—25°之间,局部达30°左右,平缓而稳定,属简单构造类型。西翼区地层出露面积狭窄,宽度仅是东翼区的1/3。次一级褶曲发育。岩层倾向东,倾角一般在40—50°之间。受南北向冲断层影响,个别地段倾角达86°。在秋子峪、山羊寨等地岩层甚至出现倒转,地层出露不全。属复杂构造类型。向斜轴线在黑山窑一傍水崖一老君顶一线,靠近西翼区。轴面向西倾,倾角在60°—75°之间。向斜枢纽波状起伏,总趋势向北扬起。南部转折端在傅水寨、黑山窑一线,地层走向由北而南为南北向、北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具明显转折现象;北部转折端在东王庄、板厂峪、拿子峪一线,地层走向由北而南由北西向、东西向,再转为北东向。因此,柳江向斜下构造层是一个不对称的南北向短轴向斜。柳江向斜下构造层次一级褶曲在西翼区比东翼区发育,东翼区仅个别地段发育有次一级褶曲。 向斜两翼次一级褶曲构造特征描述如下:柳观峪一秋子峪背斜该背斜分布在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核部出露府君山组石灰岩地层,向北北东向延伸至汤河北岸,则出露毛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并逐渐倾没。在柳观峪以东,两翼出露地层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和张夏组。西翼被柳观峪东走向为N45°E右行扭性断层切割,地层产状改变为333°/25°、335°Z40°。东翼地层产状为80°/28°、90°/3°。在汤河以北地区,两翼出露徐庄组、张夏组地层,西翼岩层产状278°/40°、290°/26°,北部转折端产状为342°/15°;东翼产状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