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改良农作物基因哪里来.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良农作物基因哪里来.doc

上传人:AIOPIO 2020/9/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良农作物基因哪里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良农作物基因哪里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成立,首个“种子银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0)》印发……近两年,一系列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行动相继开展。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70295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在会上表示,今后,在保护种质资源项目、第三次普查项目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要多与育种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国家重点计划中去,努力获得重大成果,有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挽救性收集据了解,农作物种质资源,蕴藏在农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述民研究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科研领域,尤其是通过“七五”“八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实施,相关研究得到飞跃式发展。“‘七五’期间,全国共编目入库43种大田作物的种质资源20万份;‘八五’期间,编目入库10万多份,上述10年的编目入库工作,为我国库(圃)存资源位居世界第二位奠定了良好基础。”王述民说。《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70295份,保存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资源已突破40万份,达到404690份,43个国家种质圃保存资源65605份。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围绕重要基因发掘、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类未来面临的食物、能源和环境危机的解决都将有赖于种质资源的占有。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正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争夺的焦点,对种质资源的占有和有效利用也成为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象征。例如,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体系,目前保存资源总量达56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80%的资源是政府组织科技人员从世界各国收集的,中国大豆种质资源就成就了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丰富的种质资源是美国成为世界种业强国的有力保障。而我国也不甘落后。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农业部和财政部从2019年开始设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重点支持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王述民介绍,项目实施主体是国家长期库、复份库、10个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合计48个单位,涉及340类作物。2019年2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今后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勾画了发展布局。“2019年是《规划》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农业部启动种质资源挽救性收集工作,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迈开了中长期规划实施的重要一步。”刘旭表示。普查是基础记者发现,《规划》确定了五大行动计划,其中第一条就是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而前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还要追溯到1956~1957年、1979~1983年。但时隔30多年,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