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平昌县交通发展及信息产业的调查高2005级6班课题小组第一部开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种学习的新方法,能从根木上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为我们的全面发展作出实践上的保证,彻底改变我们“高分低能”的现状,而成为全瓯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学昌县交通发展及信息产业》这个课题,该课题是《平昌县资源调查和经济前景展望》课题的第四了课题。认真搞好平昌具交通运输及信息产业的调查研究,一定能为地方经济和发展规划作出应有的参考,特别是为我们进一步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起到探索实践的作用,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积累丰富的经验。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以下几个阶段:一、 成立研究小组,选题并设计方案我们由组长何易牵头成立研究小纟R,在指导老师杜佩璟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平昌县交通发展及信息产业》课题,认真分析了该课题的时代性、现实性、可行性、操作性等,部与我们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经济实力等方方瓯面吻合,讨论决定对邮政局、电信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交警大队、交通局、广播电视局及至普通市民等着手调杳,从各个方面反映我具交通运输及信息产业发展概况及前景规划。二、 开题,研讨调査方向及步骤举行开题会议,陈述课题,从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具体活动安排、存在的优势及困难、成果表现形式等作出了激烈的答辩,决定:1、 先从班内同学调查相关情况的认识。2、 依次调查邮政局、电信局、屮国移动、中国联通、交警大队、交通局、广播电视局。3、 随机抽样调查普通市民对相关情况的认识。三、 调查实施四、 整理资料,结果分析五、 成果展示,结题答辩六、 总结评价总结自开展以来活动的开展情况、收获,强调重过程,重参与,重学昌具交通发展及信息产业的调查报告:第一章交通平昌系贫困山区,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是巴中市的门户和重镇,50年代前,境内物资进出口运输以水运为主及人力运输,随着1957年第一条公路——达巴公路建成通车后,具区乡道公路陆续建成。1973年风滩电站建成,风滩阻航,水运闭塞,通、巴两河长航中止,进出物资全靠汽车运输,公路运输成了主要运输力量。全县现有公路49条,长2100公里。其屮:,,,具区干线7条,,I」交通泯合量800辆次,全县60个乡(镇)均通公路,但路况较差,且60%是山路,村社公路多属机耕道。境内通航河流21条,可航运输总里程638公里(目前具有交通价值的内河航道234公里),有江口、白衣、磴子、响滩、兰草、云台6个船港区,水运可通4区1镇16乡。全具境内无铁路,无机场,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全无。境内出地区公路3条,出具公路11条,具至区均已贯通,从交通运输发展的情况看:汽车从业务员人员多,交通量大增;公路网已建成且逐步完善,短途汽车运输相应大增,长途运输班次增加;道路条件大为改善,大客、货车减少,屮巴、小客、小货车大增。虽说交通运输有了较大改观,但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仍显滞后。公路等级低,路面质量羌、宽度窄,急弯陡坡多,道路通行能力低,行驶车辆不安全。水运由于风滩电站船闸未修,长航屮断,优越的水运条件未能充分利用。我具机动车数量急速增加,90年代后期均以15%的高速增长。近几年更是高达20%以上(其屮主要增幅在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