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浅谈海尔集团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论文学校:河北工程大学班级: 10 会计( 2 )班学号: 100192226 姓名:闫海霞 2 浅谈海尔集团企业战略摘要: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1984 年创立于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海尔集团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创立之初亏损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万元, 濒临破产。而今,海尔已经完成了跨越式发展。 2009 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 1243 亿元。品牌价值 812 亿元,自 2002 年以来连续 8 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的战略管理如何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国内企业应如何借鉴其经验, 走自己的品牌战略与国际战略。关键词:海尔战略管理品牌多元化国际化海尔概况: 企业战略发展三阶段海尔的发展很快, 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 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 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 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总的来看,海尔的发展经历了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 年一 1991 年),在“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指引下, 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 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第二阶段,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 年一 1998 年), 通过企业 3 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 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所谓“吃休克鱼”的办法来扩展。当时许多企业属于那种硬件比较好但软件不行、管理不行( 即所谓“休克鱼”) ,海尔就积极地把这样的企业兼并过来,是这些企业扭亏为盈了。海尔的做法是: 为每个企业差不多派 3 个人, 一个是全面负责, 一个抓质量, 再一个抓财务; 不是靠再投资, 只是把海尔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移植过去,使这些企业起死回生了。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 年以后) ,实施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其基本战略理念就是“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所谓“海尔的国际化”, 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海尔产品的各项标准都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而且要成为中国很有竞争力的出口商, 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而且要打海尔的国际品牌;而“国际化的海尔”则是要在世界各地建设海尔, 不再是一个从中国出来的海尔产品, 而是在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制造、当地销售的产品, 这也就是“本土化的海尔”,这是个非常大的战略转折,而且对海尔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新考验。在国际化战略阶段, 海尔的策略原则是“先难后易”, 国内有好多企业以“出口创汇”为导向, 而海尔则是以“出口创牌”为导向,取得了成功。在“走国际化道路, 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 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 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居中国家电业榜首, 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海尔是家电行业获得国优金牌、通过 IS09000H 认证和 4 IS014001 环保认证的第一家,并先后取得了 UL、 CSA 、 VDE 、 SMARK 、 SAS 、 SAA 等国际认证, 1997 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 500 强的 6 家试点企业之一。目前,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已驶入快车道, 成为世界级的供应商, 跻身于世界冰箱生产十强行列, 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美誉。一发展战略 1. 海尔名牌战略 本土品牌战略在品牌上他们也分为三步在进行, 第一步叫走出去, 进到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第二步叫做走进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渠道, 销售主流产品。第三步叫做走上去, 也就是成为真正当地的一个主流品牌。海尔在面对市场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卖信誉, 其次卖产品。”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从 90 年代开始, 海尔总裁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 出口创牌战略海尔初步创出了国际市场知名度, 海尔迈入国际化战略的扎根阶段, 通过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牢固扎根海外市场。美国是当今世界家电制造业的顶级国家,也是家电消费的大国之一, 要成为世界级家电著名的名牌, 就要在美国扎根。於是, 在走出去的 5 前期, 海尔在洛杉机、矽谷等先建立设计中心, 并在纽约建立贸易公司的基础上,先创造出海尔的知名度。在 1999 年4 月,在家电业里已富有知名度的海尔更在美国南卡州设厂, 这对中国或是美国都代表了巨大影响的轰动。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 海尔用运用当地资源、人力, 这样特殊的手法很难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