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本标段箱涵共1道,桩号K107+,孔径为1—,,涵轴线与路中心线呈115°斜交。进口:八字翼墙,出口:八字翼墙。基础采用C30砼,台身采用C30片砼、台帽采用C30砼,。二、 劳动力、机械组织安排1、劳动力组织安排:根据本工程施工任务结合本标段具体情况,主要管理人员安排见下表: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刘晓辉现场负责工程师黄辉质检工程师工程师李继官测量工程师工程师刘林华安全工程师工程师林宗亮施工员陈勇标试验员工程师(2)、施工人员共计24人。具体人员安排见下表:工种数量工种数量普通工11钢筋工3砌筑工2焊工3砼工2模板工32、机械设备安排拟用于该工程的现场测量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50米钢卷尺1只;50米皮尺1只。拟用于该工程的机械:挖掘机1台;空压机1台;电焊机1台;小型发电机1台;插入式振动棒2台;压路机1台;另有其他辅助机械3、、施工总体计划安排K107+,完工日期为2016年12月1日,计划工期为21天。四、工序流程及施工技术方案1、箱涵施工工序箱涵施工工序如下图所示图1箱涵施工流程图2、 测量放样在导线点、水准点及其加密点经过复测并报验批准的基础上,测量组放出涵洞中心桩及出入口控制桩,并设置护桩,报经监理测量工程师检核后交桩至施工队,施工队在控制桩的基础上在实地测设出构筑物的实际位置,并设置护桩、基坑开挖的边桩、控制桩等。3、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放坡开挖,开挖前如发现有涌渗水现象,在基坑四周设集水井,用抽水机抽排水,准备工作完成后放出基坑开挖线,用机械开挖至距离基底标高 20cm后,由人工挖除剩余部分;开挖时不得扰动地基原状土。开挖完成报监理工程师验槽,进行贯入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且原地基经检测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确定处理方案。4、基坑处理基坑的开挖应根据设计图的尺寸进行开挖,开挖界线为周边放宽50cm以便于施工。当地质情况良好时,边坡可不设支撑;当容易塌方时,可设临时支撑,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底达到图纸要求地基允许承载力。据附近的地质情况,在箱涵基础的开挖过程中无地下水,可以不设排水设施。为了防止下雨时积水,在基坑附近挖积水坑,并在坑底的边缘挖排水沟通入积水坑,并由专人负责及时把积水坑中的水排干。5、基础施工(1) 首先对基础底板进行测量放线,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绑扎底板钢筋,钢筋主筋保护层为3cm底板下层筋保护层为4cm钢筋锚固长度为35d,搭接长度为45d,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不大于25%(2) 钢筋制作与安装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钢筋焊接和绑扎质量。材料进场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场。每一批钢筋进场时具有制造厂家的出厂合格证、材质分析单和质保书,按规定进行抽样实验鉴定,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堆放,圆盘钢筋作前进行调直除锈、除油污处理。钢筋接头采用焊接,钢筋加工和焊接质量要求符合设计图纸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钢筋的加工制作在钢筋车间进行,制作时严格按图纸设计进行,成品编号堆码,以便使用。加工好的钢筋运至浇筑现场,按设计图纸放样绑扎,在交叉点处用扎丝绑牢,必要时采用点焊,以确保钢筋骨架的几何尺寸、刚度和稳定。(3) 支护基础模板,模板采用订做的组合钢模,模板安装要求横缝、竖缝平顺、对称,对拉螺杆加固及钢管支撑;模板的平整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各项指标保证涵洞基础的结构尺寸正确;模板支设时挂线校正,保证模板的拼装质量。根据具体施工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保证沉降缝的端面垂直、平整、上下贯通。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表面要涂刷脱模剂。(4)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要选在适宜的时间,避免高温和低温点。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输,漏洞和串筒等入模,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振捣不得漏振和过振,可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减少表面起泡。6、墙身施工(1)支护涵身模板,经监理验收后浇筑涵身混凝土。涵身模板采用大面积组合钢模,要求横缝、竖缝平顺、对称,对拉螺杆加固及钢管支撑;模板的平整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各项指标保证涵身的结构尺寸正确;模板支设时挂线校正,保证模板的拼装质量。根据具体施工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保证沉降缝的端面垂直、平整、上下贯通。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表面要涂刷脱模剂。(2)本标段箱涵墙身均采用C30砼,在施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