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6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pppccc8 2020/9/25 文件大小:2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徐安琪内容摘要:本文以上海、哈尔滨两城市3000多个已婚男女的样本资料证实,健康和老实可靠始终是各年代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表明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由于非正常年代贬损物质需求、压抑人***望的影响,学历、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生理条件,在以往几十年的入选率甚低,只是在80年代后才倍受重视。择偶取向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未支持以往文献“年长者和职业层次较低者在择偶时更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以及"青年人择偶时的经济考虑减少但更看重可以转化为物质的潜能”的假设,对已婚者目前的择偶标准与当初理想择偶取向的比较研究也显示经济考虑有所强化。作者认为“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是超越国界的总趋势,但这并非意味着择偶标准的经济取向与感情取向的相互对立。UsingthedatafromasurveyconductedinShanghaiandHarbinCities,thepresentarticleemploysregressionmodeltoidentifythemostimportantmate-selectionpreferences・ThefindingsshowthathealthandloyaltyhavebeenthemostsignificantstandardsforyoungChinesetochoosetheirpotentialspousesduringthepastseveraldecades,indicatingthatChinesepeoplestillvaluethestabilityandlong-lastingofmarriage・However,sincelateI980s\peoplebegantopaymoreattentiontosocioeconomicandphysicalconditions,upationalbackground,eandhousingconditions,aswellasoutwardappearanee,・Theauthorbelievesthatthemoremodernizationofourlivingenvironment,,itdoesnotmeanthatthereexistsacontradictionbetweentheeconomicandemotionalconsiderationswhenweareintheprocessofmale-。在以往社会,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白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和风俗****惯的制约。择偶也因此成为家庭社会学倍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从西方的经典文献看,被更多地引用和为实证研究所支持的择偶理论,并非是弗洛伊徳的“心理分析”理论或温奇的“需求互补”理论,而是“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白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马温,1918;古德,1964;凯特,1976;莱斯利,1979;约翰逊等,1984)。“资源交换论”在择偶领域的解释是,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人的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资源作为补偿,如在包办婚姻屮,劳动力、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容颜姣好也可以被用来交换诸如社会经济地位、爱和关心以及H我牺牲等其他资源,黑人男子以其社会地位与白人女子的种族优势交换(沃勒,1951;奈,1979;戴维斯,1941)。“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冇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白己,也就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尽管从社会经济地位看,男性在一般婚姻处于优势地位,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