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来造一张纸教科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6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来造一张纸教科版.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9/25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来造一张纸教科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来造一张纸》教学反思《我来造一张纸》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有强烈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积极性,从交流、反思和评价活动的描述看,学生对造一张纸都有经历、有体会、有发现,更可贵的是还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 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究实践活动。 通过教学反思我的感受是:1、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用教材教”的意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只能“用教材教”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我来造一张纸”在教材中是安排在“不同用途的纸”的前一教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纸的特点、用途,激发起学生造一张纸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我要造一张纸的欲望,特地将两个教材调了一下,先认识不同用途的纸,再来开展造一张纸的实践活动。“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我没有让学生看课本上介绍的造纸的过程,而要求学生先在课外进行探究,课内主要由深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价活动。将实践环节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能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有不同的假设、计划、实践和不同的结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所以在课内交流时,才有那么丰富精彩的场面。2、课内外结合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科学,确实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学生在课外独立开展探究活动,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的心理需求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没有旁观者,人人是主角,都要经历自己去提出问题(例:我用什么原料来造纸?我怎样来造纸?、、、、、、)、进行假设(例:能不能用旧报纸?是不是需要加入胶水?、、、、、、)制定计划,(例:把报纸捣烂,倒在布上,用毛巾压干,放在太阳底下晒、 、、、、、),动手操作,并进行实践操作后的反思和在课堂上参与交流评价活动等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创造性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课堂中,我们一般都是由4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从平时观察发现,小组中真正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总是这么一二位学生,有个别学生一直处于旁观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差,或者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学生,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没有积极参与到当前的探究活动中去。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的特点做到课内外的紧密结合,给每一位学生有亲自动手探究的机会,获得教学的公平,让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形成和发展。3、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能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探究实践活动在课外开展,在课内一定要开展好探究过程的反思。在课外的造纸活动中,有的同学能在第一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