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河南省洛宁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76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洛宁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165456465 2020/9/26 文件大小:7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洛宁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省洛宁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1.(2分)(2017高一上·沈阳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尤所顾忌,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来自全国的购房客蜂拥而至,“到雄安去”建房、买房的热潮扣人心弦,但国家早就有了积极的应对预案。,我国第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药家鑫已经被执行死刑8个月后,“药家鑫”案受害者张妙家属既索命又要钱,而且先索命再要钱。张家的行为不仅无所依据,而是有悖人情。,财政部长谢旭人就“税收痛苦指数”答记者问时提到,今后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增值税制度,适当降低服务业的税收水平。,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她说,只有中国的孩子才这么早学习外语,国外全部都是到了中学以后才学。人家是母语,我们恰恰弄反了。3.(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解。②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③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和传达。④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⑤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化、生动化。⑥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魅力。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②④⑤⑥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4.(6分)(2016高二上·邢台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做终点。《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