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区域经济.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经济.doc

上传人:sxlw2014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经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经济地理 101 闫飞 20100205050126 地域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东北三省的影响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的功能是经济统计对各个产业所占资源(产值或就业人员)的统计结果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告诉人们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如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农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比较大,说明农业作为生产效率低下的产业占据着比较多的资源,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进入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的划分,划分为第一产业,又叫“采掘业”,分农业、畜牧业、林业和采矿业等;第二产业,又叫“制造业”大致与我国的工业差不多;又叫“服务业”,大概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前者指交通运输、通讯、电力、贸易等,后者指商业、旅游、餐饮等。地域结构是一结构单元——经济单元为基础的。地域结构的功能: 1.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结构)的不同,经济地域分布类型不同。,经济地域分布不同。,政府宏观调控也有不同。地域结构的划分,大体可以划分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地域形态的分类,即以人口、产业、经济流的聚集为内容的点状地域;。如中心地构造,中心的等级(垂直)构造,从动态角度出发的“增长极”构造等。。如区域的分布格局;区域的边界,即分析边界的规定性(行政边界的、自然地理边界和经济主体行为边界的)和边界的开放性。 ,包括核心地与线、与网的关系,网状中轴线的分布与形成,网状中各组成单元的作用和地位。总之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一般来说,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水、热、土和生态环境)的差异会使有些区域形成了传统的种植业,并且有密集的人口分布,其工业化进程因此更多伴随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摘要: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上看与德国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有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鲁尔工业区迅速走出了低谷。而东北老工业也经历了这些,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他们通过适当收缩国有企业的投资面,进一步将优化国有资本集中到国家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第二,创造条件,使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一样,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国有资本应尽快从负担沉重、资不抵债、预期效益差、无力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中坚决退出,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从地域结构布局上看,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国际上,东北三省毗邻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结成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经济上可以互相支持,资源上可以互相利用,产品上可以互相流通;在国内,东北地区的西侧是京津唐和辽阔的华北地区,南面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区位优势无可比拟。向外,可以走出国门发展与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朝鲜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对内,可以积极吸引其他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加之东北地区本身的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农、轻、重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初衷是为了国民经济工业提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