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居士五戒.doc

格式:doc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士五戒.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士五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居士五戒标题: [zz] 居士五戒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 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戒, 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 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出家人。因为出家人不用处理很多的世俗事务, 可以毫无牵挂地将所有身心都投入到修行当中, 所以对出家人的要求就比较高。作为出家人,就应受持难度较大的沙弥戒与比丘戒等等; 而作为在家人, 则需要面对各种生存的压力、世事的牵绊, 所以相对而言,就往往达不到太高的标准。因此, 佛陀对在家人戒律方面的要求也就比较低。即便如此, 作为在家人,也必须受持不同层次的居士戒。居士五戒属于别解脱戒。为什么称为“别解脱戒”呢?所谓别解脱,也即别别永久解脱或分别永久解脱的意思。分别解脱的内涵虽然有多种, 但最主要的,就是谁受持该戒,谁就会得到永久解脱的意思。比如说,两人当中一人受戒, 而另一人不受戒,则受戒的人可以获得永久的解脱,不受戒的人就不能获得解脱。是否所有人所受持的杀盗***妄酒五戒都称为别解脱戒呢?并非如此。杀盗***妄酒五戒可分为三个层次——世间的五戒、小乘的五戒以及大乘的五戒, 共计十五条戒。也就是说, 不杀生戒可以分为世间的不杀生戒、小乘的不杀生戒以及大乘的不杀生戒三种。举一反三, 不予取(盗)戒、邪***戒、妄语戒、酒戒也都可分为三种。区别三个层次的依据,就是以前所讲的三个差别。同样, 沙弥十戒也可分为三种, 也即三十条戒, 包括世间的十戒、小乘的十戒以及大乘的十戒; 依此类推, 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 三百六十多条比丘尼戒等等,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世间的戒律、小乘的戒律以及大乘的戒律。是否属于别解脱戒, 就要根据受戒人的动机来判定。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动机, 是为了今生的健康、长寿, 为了来世可以转生为天人, 或者具有名利、地位、财产、健康等等的人, 就只能称为世间五戒, 世间五戒与外道的戒律是没有区别的。包括现有的和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古印度的很多宗教在内的外道, 都制定了本宗教特有的戒律,其中有些外道的戒律比佛教的戒律还要严格。比如说, 佛教认为:在走路的时候无意间踩死蚂蚁, 或者在烧火以及点灯的时候, 无意中烧死了飞蛾、小虫, 因为当事人不是故意而为,即没有杀生的动机,所以就既没有犯戒, 也没有罪而作为在家人, 则需要面对各种生存的压力、世事的牵绊, 所以相对而言,就往往达不到太高的标准。因此, 佛陀对在家人戒律方面的要求也就比较低。即便如此, 作为在家人,也必须受持不同层次的居士戒。居士五戒属于别解脱戒。为什么称为“别解脱戒”呢?所谓别解脱,也即别别永久解脱或分别永久解脱的意思。分别解脱的内涵虽然有多种, 但最主要的,就是谁受下, 所有的戒、定、慧, 都只能属于世间的戒、定、慧, 其果报充其量就是在以后流转***的时候, 可以享有好的善报, 除此之外, 绝不会让我们超越轮回而获得永久的解脱。比如说, 如果断除了杀盗***妄酒, 最多只能临时性地让我们脱离恶趣,投生善趣,却不能彻底脱离***,所以不能称之为别解脱戒。而在具备出离心的前提下,所受持的戒体,就属于别解脱戒。守持别解脱戒,就可以令我们获得永久的解脱。别解脱戒可分为大乘的别解脱戒与小乘的别解脱戒。如果要使所受的戒体成为小乘的别解脱戒, 就必须具备出离心。出离心是小乘别解脱戒的起码要求,如果具备了出离心,则所受的戒体至少可以算得上是小乘的别解脱戒。因此, 如同受持菩萨戒之前, 需要有不造作的世俗菩提心, 只有在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 才能得到真正的菩萨戒一样, 我们在受五戒之前, 最好也要培养起出离心, 在具备出离心的前提下,哪怕受持一条戒,也属于别解脱戒,否则, 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 而不能获得别解脱戒的戒体。至于出离心的内涵, 我们以前已经讲过多次。修持出离心的方法,就是四个外加行的修法。总而言之, 无论所受持的戒条再多、再严格, 如果不具备出离心, 则所受持的戒体都不是佛教所特有的, 所以不能称之为别解脱戒, 而只能称为世间的戒律。请大家回头返观一下, 自己在受持居士戒的时候, 究竟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发现自己当时并不具备出离心有杀生的罪业;另外,有些外道认为: 即使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如果没有人将水井、河流等处的水给予自己, 自己却擅自饮用,就犯失了不予取戒(盗戒) 。尽管外道的戒律比较严谨,但这些戒律却只能称之为戒律,而不能称之为别解脱戒。为什么这些与外道相同的五戒不属于别解脱戒呢?因为, 在不具备出离心的前提因为, 所谓的戒律、智慧、禅定, 都是指某人心中的功德, 这些东西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在生起出离心以后, 出离心就会对原有的戒体起作用, 既不需要舍弃以前的戒体, 也不需要重新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