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刘军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创新教育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变革语文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是前提,变革语文教学方法是关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使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以为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是前提,变革语文教学方法是关键。
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创新教育的新教学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性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在前人(或个人)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又创新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它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积极探索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独特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结果表述的新颖性等特点,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也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关键取决于语文教师能否走出“讲授式”和“应试式”旧教学观的误区。要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需要,教师就必须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要从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性开掘、审美想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因此,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才能发掘学生本身蕴含的创造潜力。
创新教育是一项宏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和“施工队伍”就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培养创造型的“产品”,“工程师”们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质,要有超前的教育意识,站得高望得远,把目光投向未来。要有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精神。同时要针对问题搞实验,确定教改实验课题,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没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教师驾驭创新教育的得心应手的本领,何来创造型的学生?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迅速更新,这要求老师要不断地继续加强读书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创新意识,成为学识渊博的“科研型”教师。
第二,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观。创新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创新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进行培训,而且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还肩负着对学生基本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通过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绝对不能离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语文创新教育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树立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学生观,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