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沉降观测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降观测方案.docx

上传人:dlmus1 2020/10/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降观测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碧桂园生态城•东境一期工程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2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3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4工程概况 4第三章、主体工程沉降观测 5沉降观测部署 5地下室施工阶段沉降点布置 5地上主体沉降点布置 5沉降观测点的做法 6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6第四章、基坑监测 1..0 监测组织 1..0 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1..0...监测频率与预警位 1...1... 1..1...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1..2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12..第一章、、规程名称编号1武汉碧桂园生态城•东境一标段工程施工蓝图2本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97第二章、•东境一标段2工程地点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咼新区化山大道与化城大道交汇处3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76855m24结构形式框架(幼儿园、商铺),少量剪力墙、框架(叠墅)剪力墙(高层洋房)5建筑层数商铺、幼儿园3层,叠墅6层,洋房18层及32层,地下1层7建设单位武汉锦联房地产有限公司8设计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9监理单位武汉江城建设咨询有限公司10施工单位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1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自筹资金第三章、主体工程沉降观测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出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沉降观测点全部设置在地下室基础底板面,为二等水准点,观测点数及布置详见地下室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地下室沉降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地下室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在其剪力墙的+,作为施工主楼及使用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点,为一级变形测量,每升高1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主楼沉降值应扣除上部结构施工增加荷载对墙、柱产生的压缩变形值。主体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详后附图34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地下室底板上沉降点选择盒式标志,主楼沉降点选择在墙和柱上预埋螺栓标志。•、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建筑物周围建立水准控制网。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 100米。在场地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水准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应自地上一层开始,浇筑一层砼前,根据图纸设计的观测点位置、标高进行预埋,砼浇筑后,即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高,施测时用DSZ2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的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次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

最近更新